黃柳霜(Anna May Wong,1905-1961)是20世紀二十至六十年代好萊塢最著名的華裔女明星,也是第一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華裔。她的演藝生涯漫長且豐富,跨越了默片、有聲片、電視劇、舞臺劇及廣播劇。爲羣星閃耀的影史黃金時代留下了一道別致的東方魅影。

  默片時代的好萊塢電影,因《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Law)的頒佈,常以挖苦東方人或醜化華人的故事作爲拍攝的題材。1922年,年僅17歲的黃柳霜在出演了好萊塢首部彩色電影《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成名後,又參演了一系列經典電影,如《巴格達竊賊》(The Thief of Bagdad)、《唐人街繁華夢》(Piccadilly)、《上海快車》(Shanghai Express)等。可是角色都是女僕、竊賊、妓女這類配角,也免不了辱華鏡頭。這讓黃柳霜承受了了來自華人社會的衆多譴責,也極大的侷限了她演藝事業的發展,使其雖在好萊塢佔有一席之地,但始終難以成爲主流。

  黃柳霜雖是美籍華人,但卻是一位愛國的女子。1936年春,她第一次踏上祖國土地──上海。在上海期間,她受到了顧維鈞夫婦專設的晚宴招待,還有梅蘭芳、林語堂、胡蝶等名流陪同交遊。《良友畫報》、《北洋畫報》、《圖畫時報》均對黃柳霜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報道。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黃柳霜多次在好萊塢名流宴會上發表公開演說,甚至停滯了演繹事業,積極呼籲美國人民支持中國抗戰,將自己喜歡的珠寶首飾拿來義賣,並將所得悉數捐給了美國援華聯合會和中國銀行基金,以救助中國戰時難民。然而,彼時宋美齡訪問美國演講時,黃柳霜卻被拒之門外。因爲在宋美齡所代表的國民政府的立場下,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才是中國新形象的代表,貼有“辱華”標籤的黃柳霜顯然格格不入。 這是一個極大的諷刺,那時,黃柳霜才意識到,自己不僅備受好萊塢的歧視,也不受中國的歡迎。

  於是,黃柳霜選擇退出影壇。1961年2月2日在家中病逝。在她40餘載的電影生涯中,共拍攝了60餘部電影,成爲第一位進入好萊塢的華裔,也是迄今爲止唯一留名星光大道的華裔女星。即使在今天,也不曾有任何一位華裔女星的成就能與之匹敵。黃柳霜的一生,作爲華人,作爲女性,作爲影星,在坎坷中披荊斬棘,在逆境裏勇往直前,她展現的東方風情和倔強堅韌的精神,凝結成了不朽的傳奇。

  Anna May Wong,photographed by George Hurrell in 1938

  本次春拍,一幅由好萊塢首屈一指的肖像攝影師喬治.赫裏爾(George Hurrell,1904-1992)爲黃柳霜拍攝的照片,黃柳霜留着“中國娃娃”形象的齊劉海,兩彎細長的柳葉眉,深邃的丹鳳眼,突顯了她極具東方特性的美。攝影師赫裏爾曾在米高梅、華納兄弟和哥倫比亞等電影公司都曾擔任首席肖像(劇照)攝影師,創造過那個年代幾乎所有大明星不朽的形象,包括諾瑪·希拉(Norma Shearer)、瓊·克勞馥(Joan Crawford)、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等。他的作品被洛杉磯的J. Paul Getty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圖書館收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