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核的《破冰行動》有多敢拍? 【戲客Seeker】 自媒體 第1張

《破冰行動》開播近一週,幾乎零差評。觀眾評價最多的是“太硬核”。

超硬核的《破冰行動》有多敢拍? 【戲客Seeker】 自媒體 第2張

有強情節,快節奏,4K高清畫面的加持,觀眾在“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之間迅速展開一段燒腦遊戲,每集過後,都要面臨人物關系重新洗牌的局面,以及對人性的重新審視,燒腦又過癮!

這部劇也被觀眾視為《都挺好》之後的又一現實主義大劇,前不久#破冰行動原型#也成為網上熱議話題,閱讀量近五千萬。劇本是根據2013年廣東開展"雷霆掃毒"系列行動的真實事件改編。在著名的1229行動中,緝毒民警一舉殲滅了"亞洲製毒第一村--博社村",也是國內緝毒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緝毒案件。

劇中的塔寨村是案件原型,和以往緝毒劇所講述的抓毒販不同,它帶給觀眾的感受也非常沖擊,因為“真實的不像真實世界”。

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故事,《破冰行動》的導演傅東育在剛接觸這個劇本的時候就動了心。項目從15年開始啟動,兜兜轉轉,最終還是回到了他手上。傅導認為這都是命運的安排,他很感激。

不得不說,《破冰行動》是一部被多方寄予厚望的作品,“我希望它能成為國產影視劇的一個坐標。”導演傅東育在表達對《破冰行動》的期望時這樣回答。慶幸的是,從目前的觀眾和市場反饋來看,它成功做到了不負所期。

這場《破冰行動》,顛覆了什麼?

《破冰行動》是一部典型的緝毒題材影視劇,而拍一部真正的緝毒片是傅導的堅持。

這份堅持是有理由的,“一個觀眾想看緝毒片,結果看了之後發現還是一部愛情片,觀眾肯定不會接受”。每一類型題材都有其最核心的受眾,可如今這羣核心受眾卻慢慢遠離熒屏,在當下正充斥着甜愛劇的影視劇市場中,傅導希望能夠留住他們。

“國產劇想進步,就要把類型化做好”。傅導如是說。

《破冰行動》是一部無法用2倍速來看的作品。節奏太快,劇裏一個毫不起眼的細節就可能成為某個人物在下一集裏翻盤的關鍵,情節太強,高密度情節反轉需要給觀眾留出一些思考空間。

硬核,是最直觀的追劇體驗。從服裝到道具,全部是真刀真槍,公安部門還派出1500名真警察配合拍攝,是公安方面支持力度最大的一部戲。

但絕不止硬核,《破冰行動》的敘事格局是由標準之上的工業製作支撐起來的。追劇過程中,既帶給觀眾嚴謹的敘事和邏輯推理,還收割了視覺和聽覺的感官體驗,整個後期製作過程耗時8個月。

應審查的要求,劇中所有演員必須講普通話,為此傅導專門把片子送到廣州,幾番波折找到最適合的配音演員。劇中來自香港的演員任達華,配上普通話臺詞也毫無違和感,簡直像本人說得一樣。

在觀眾無法察覺的細節上,傅導也做了許多努力。為了迎合觀眾追劇時的心理節奏,根據情節配樂,讓每次情節反轉都打在節奏上。

更令人驚訝的是,如果電視版和網絡版都追過,會發現這部劇還有“兩個版本”,網絡版貼合網友短平快的觀劇習慣,上來就甩出一個大懸念吊足胃口,而電視版則節奏稍慢些,劇情徐徐展開,戲劇沖突也比較溫和。

為了還原緝毒警察的工作狀態,演員們素顏上鏡,在4K高清畫面中接受來自觀眾的審視,暴力、沖突、對峙……劇中過於沖擊的真實畫面還引起一些觀眾不適,可以說這在國產劇中是一次很大膽的嘗試和突破!

“演員讓人物更加真實”

當然,除了硬核之外,滿屏的荷爾蒙也是《破冰行動》逃不開的話題。黃景瑜的加入則令人對這部劇更加好奇——啟用流量演員有沒有被扣分?

現在的答案很明確,並沒有。黃景瑜的表演完全可以用驚喜形容。劇中的李飛是一個孤膽英雄式的人物,從一腔熱血的年輕緝毒警察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英勇戰士,黃景瑜身上屬於年輕人的不服輸的幹勁,和李飛的氣質正好重疊。

前三集裏雞場高能槍戰打鬥、醫院過人身手驚險逃脫、速度與激情巷角飆車躲追殺的打鬥畫面,完成得很漂亮。

傅導在談及黃景瑜的表現時也毫不掩飾地表示肯定,在最初敲定黃景瑜來擔任男主角的時候,傅導就已經看到了他成為一名好演員的潛能。“演員的信念感,領悟力,自身所獨特帶來的那種魅力,決定了他的無可替代。黃景瑜的專注力,會讓他成為一名好演員。”

當然,劇中帶來驚喜的演員遠不止他一個,在劇沒開播之前,吳剛、任達華等實力演員的加盟便足以讓觀眾期待起來!事實上,這些老戲骨們在塑造《破冰行動》裏“好壞難辨”的復雜角色時,帶給觀眾的驚喜實在太多。

作為主演的吳剛老師,演得十分“用力”,不僅為人物寫小傳,還精心整理出角色各個時期的情感變化,最終梳理出一條清晰有邏輯的感情線。

其他配角演員們更是各個都在死磕,比如飾演蔡永強的演員唐旭老師,殺青之後瘦了20斤。

傅導在片場對表演要求很高,常常質問演員:“你有沒有讓我看到你的靈魂,你有沒有用心在表演,我不要這種套路。”在這種高壓下,所有演員都在較着勁演,呈現在熒幕上的效果,傅導很滿意,他說“演員讓劇中的人物更加真實了”。

現實主義故事要拍出人性

纔有力量

劇本從籌備到開拍,修改了數十次,逐漸抹殺掉“非類型化”的痕跡,最終定稿的劇本把重心放在刻畫塔寨村中各懷鬼胎的警察和毒販。以至於這部劇中的所有人物充滿了一種凜冽的冷感,很少看到臉譜化的角色,緝毒警察與亡命毒販的對立映射出了一種對生命的嘲弄和對人性的透視。

對於一部要經歷審查的國產影視劇,能把“成噸出口冰毒的真實案件”拍出來並不容易。塔寨村案件只是一個切口,隨着劇情發展,人性的力量會逐漸顯現出來。

塔寨村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已經將製毒做成家族式運作,產業化運營,整個村在官民私通,相互勾結中形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人情社會”,他們在法律之外有恃無恐,肆意生長,成為一棵無法輕易撼動的蒼天大樹。

回到故事本身,這部劇不僅打破了以往緝毒題材程式化的故事框架,還深挖出了國內令人驚駭的販毒現狀,尺度可想而知,但這部劇卻得以安全過審,背後所依靠的除了強大的公安背景,還有更深層次的現實主義思考。

拍一個戲劇性沖突的故事很簡單,難的是如何將故事背後的思考帶給觀眾。深入劇情會發現,傅導在參與劇本創作過程中所堅持的“讓現實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能夠有現實意義”得到很好的呈現。

他說“只有拍出人性,才會有力量。”劇中所刻畫的緝毒警察形象比過去熒屏上展現出的壯烈決絕,更多了幾分血性和人性。

我想,《破冰行動》帶給觀眾的,不僅是一個沖擊力極強的緝毒現場,還讓觀眾看到了人性在至暗時刻仍能閃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