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呂世明

編輯 / 山甲

開餐館、投資房地產金融、進口紅酒、做講師、賣課程、寫公眾號、做婚禮司儀、做微商……不論是行業裏金字塔尖的大人物,還是底層的普通人,都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

一條有趣的消息:近日,明星黃磊和孟非合開的火鍋店「黃粱一孟」宣告閉店。大部分明星餐飲店在這兩年也都出現了較大的問題,在今年影視業遭遇寒冬的前提下,明星想依靠副業來提升收入也變得愈發困難。但當然也有「崔永元真麵館」這樣依舊客流不斷,線上線上爆紅的明星店。

其實相比其他行業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餐飲業是一個入門門檻較低的行業。但在經濟環境整體不理想的情況下,不僅僅是明星,影視行業中大部分的人也都在試圖通過其他渠道來提升自己的收入,畢竟僅僅依靠本職工作大家已經發現越來越難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我們走訪調查了業內的部分從業者,希望就副業、投資、甚至是收入的角度,來和大家共同探討。另外,也是在我們的總結下,不得不承認,大部分影視圈中低層員工,想依靠副業賺點外快還是非常艱難的,影視行業的整體收入水平依舊有待提升。

黃曉明、胡海泉僅僅是個例,

明星搞副業大部分都失敗了

明星(包括明星藝人、明星導演、明星老闆)搞副業,更多時候是以開餐飲店為主,同時投資房地產和金融產品也是重中之重。另外,像服裝、珠寶首飾、個人飾品等一些可以自己方便代言的產品,也是明星比較喜歡的副業。

相比於普通人來看,明星的資金毫無疑問是充裕的,拿出來做點生意也是很正常和普通的,從我們內地明星近幾年收入開始有顯著提升之後,搞搞副業便成為大家普遍的共識。

不過看起來風光無限的明星店,近幾年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甚至可以說,對比起一些常規的餐飲店而言,大部分明星所經營的飯店酒樓幾乎都做得很慘淡。

2009 年,趙薇在三里屯開了佔地 1000 平方米的 " 樂福餐廳 ",但該餐廳經營不到一年的時間,即因生意慘淡悄然關閉;郭德綱開過的 " 郭家菜 "也情況一樣。; 孟非除了跟黃磊合辦火鍋店外,從 2014 年起就開始打造個人品牌餐廳 " 孟非的小面 ",但緊接著的一年內,接連三家店關張;同樣是在 2014 年,韓寒的 " 很高興遇見你 " 餐廳火爆開業,在高峯時期全國門店超過 60 家,但如今的門店數已經不及 10 家;

說到底,對於大部分普通消費者而言,明星店的意義甚至都不如網紅飲品店,畢竟大家去網紅飲品店還有一個排隊打卡拍照的快感,明星餐飲店通常有較高的價格壁壘,甚至在經營一段時間後不存在排隊等號的問題,無論是時尚消費者還是普通消費者,明星店的網紅色彩和因素遠不及一些知名網紅餐飲。

會有一些「良心發現」的明星堅持平民消費經營理念,但實際上來看,如果明星店缺乏一定的價格壁壘因素,對於普通消費者的吸引力反而沒有那麼的顯著了,這也主要因為目前餐飲業,已經不再是解決普通羣眾的溫飽的用途了,他主要的職能成為一種人際之間社交關係的提升。

對於普通人,家庭餐飲和外賣毫無疑問是更具備性價比,所以想在明星餐飲點去找尋普通餐飲那種性價比是不切合實際的,更何況餐飲業本身是一個更封閉的圈子,他的實際參與者的緊密抱團程度要遠高於其他行業,明星餐飲想挖到好的人才並不僅僅想依靠高薪和明星號召力就可以實現的。

餐飲算門檻較低的明星副業了,炒樓目前看成本也越來越高,投資股票和金融市場這兩年估計大家都要把褲衩賠掉,更何況如果參與程度太深又容易面臨「違規操控股市」的風險指控。

總的來看,明星可能是較早開始在影視業玩副業的,但受到大的經濟環境的影響,和自身投資水平的限制,很多內地明星的副業可真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風光,黃曉明、胡海泉也只是個例而已。不過其把精力投入到影視公司的經營上,這其實已經不算副業了,而是一種自身的突破。

中層影視人員:

平臺溝通和項目洽談成為主要副業

中高層影視人員,更喜歡開小的項目洽談會、各種培訓班、以及做一些項目的前期招商和資金募集,也會作為一個項目的中轉樞紐對一些項目進行廣泛的擴散。

有一些大佬喜歡收藏和品評紅酒,甚至為此自己搞了一個紅酒莊園,自己釀紅酒,也會賣給圈內好友;有一些大佬喜歡吸雪茄,賣得特別多,也會分享給自己的一些朋友;也有一些大佬喜歡收藏字畫,也會通過拍賣渠道做一些自己的「洗牌」。

這裡我們不會把一些影視大佬的個人愛好上的交易當成一種副業,這只不過是他們擴展人脈圈子的一種特殊社交方式,包括是滿足自己在「窮困」時期夢想的一種「圓夢」之旅。

那麼大部分影視業的一些中高層人員,他們想開展副業的難度反而是巨大的,做行業內的容易出現機密信息的泄露,往往大家也都會簽署比較嚴格的保密協議,因此想通過行業內賺錢對於大家是比較困難的。

那麼利用自身的人脈關係,做平臺的溝通和資源的置換也是目前大部分中層影視人員的一種特殊副業,不過這種行為幾乎算不上純粹的副業,只不過會拉進行業的關係,提升自己個人影響力。

很多資深發行大咖、院線的資深人士,會利用其他平臺和渠道,開設各種論壇和講座,把自己寶貴的經驗授之以漁,其實對於大部分進入行業不久和處於困境的影視人員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雖然因各自的情況不同,所學到的知識未必有實際的用處,但這同時也是一個開拓眼界的好機會。

這種交流方式大都有一定的收費門檻,雖然可能不高,但對於組織方和主講人也會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也是他們在自己主業之外一份額外的收入,談不上絕對的副業,也是算一筆外財了。

除此之外,中高層影視行業人員,他們所掌握的人脈關係,往往可以成為他們第一手獲取信息的渠道,那麼項目之間和商務融合以及跨業的合作往往更需要他們的牽線搭橋,只不過稍微有一點點越界和不能恪守保密原則,就會出現泄漏商業祕密的行為。

但總歸來講,如果和行業中高層有較好的關係,找到他們去談項目,總歸比盲目在星巴克、慢咖啡要靠譜的多,很多圈裡的人常年混跡於此,把自己的忽悠成為所謂的「主業」或者「副業」,這也是當下行業寒潮時,大家需要更為警惕的一面。

底層人員副業五花八門:

為了生存,尋求無限可能

代購、淘寶、攝影、婚禮司儀、翻譯、寫寫影評稿件、小的實體生意,電影院周邊的輔助餐飲項目等的是底層影視人員最大的副業資金來源。

不過大部分底層的影視從業人員,他們的收入看起來可能比普通工薪階級要高一些,但如果沒有住房保障的情況下,往往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

更何況對比起其他高收入的白領來看,年薪二三十萬的影視從業人員也不敢妄稱自己的是高收入人士,那麼對於這部分人員而言,開展副業是他們較為緊迫的追求,畢竟影視從業人員的社交成本是非常高的。

年薪未及十五萬的影視從業人員,包括終端的影城、發行和一些底層工種,他們的收入如果扣除保險、餐飲、租房和出行成本可能是更尷尬的數字,那麼這部分人員他們所開展的副業非常重要了。

根據拍sir長久以來對這部分人員的觀察和了解,包括最近幾天的訪談,看得出大家所開展的副業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各有特色。

其中有一個影城市場部的管理人員,因有不錯的個人才藝,會在週末空閑時間,去主持婚禮,因有長期的主持經驗,獲得了一定的業內知名度,平時主持一次婚禮的收費也是不菲。

但因影城工作的特殊性,週末往往是最繁忙的時刻,大家休息的時候,影城的工作是最忙的,那麼他往往要面臨婚禮主持和影城工作的時間衝突,雖然可能一場婚禮下來的酬金遠超影城的工作酬勞,但畢竟影城的工作更為重要。

更多的影城駐地發行人員,因沒有特別緊迫和按時的打卡要求,他們的時間可能相比工薪階級更為寬裕,那麼代購、淘寶和網路平臺銷售則成為這部分人員主要副業來源。

雖然這部分人有不錯的人脈關係,但到了實際應用時,往往會發現自己朋友圈的擴散能力終歸有限,甚至會面臨大部分人屏蔽到自己朋友圈的尷尬境地,同時大部分想進入微商和淘寶平臺的人員,也會遭遇到投入小沒效益,投入大影響正常工作。

那麼微商、淘寶和代購對於影視底層從業人員可能只是看起來挺美好,執行起來很困難的買賣了,大部分人做到最後,迫不得已都把自己淘來的產品低價處理給親戚朋友了。

其實也有一些具備專業技能的影視從業人員會利用自己的條件來賺取外快,比如有一些朋友喜歡攝影、外語能力好、文筆好、洞悉行業的內幕,那麼他們會搞搞人物拍攝、做一些翻譯工作、寫一些影評和行業稿件,藉此獲得一份相對輕鬆的額外收入。

這部分收入比起微商和網路購物,雖然會牽扯一部分的精力,但收入要更為豐厚,畢竟這是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不是誰都可以輕易上手的,問題在於,這部分收入的穩定性不夠好,完全要看對方和客戶的需求而定。

和明星拿出一部分收入做買賣一樣,一些有點小金庫的影業人員也會做一些買賣。如果其經營項目恰好是和影城能夠產生關聯的,往往會做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比如一些自營影城,他們會把賣品業務完全或部分出租出去,販賣一些飲品、小食等,這對於一些對普通影城賣品價格敏感的顧客是具有誘惑力的,畢竟大部分顧客更喜歡選擇性更強的賣品店。

但總的來看,影業人員本身副業往往多少都會影響到其主業,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上層領導對下屬員工從事副業有一定的抵觸情緒,當然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下,大部分從業人員,如果能夠做好本職工作,通常都會有一個相對合理的薪酬回報。

只不過在影視寒冬之時,大家的收入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那麼合理有效且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能夠找到一份額外且穩定,並對自己發展有助的副業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