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快到了。

看到「母愛」這個字眼,我想起了小時候老家的一件聽聞。那個女人是被拐賣來的,逃了幾次,每次都被抓回來打得半死,她一點兒也不敢反抗。後來,她生了一個女兒。男的說不要女兒,女兒是虧錢的買賣,產後2天,他就抱起女兒揚言要摔死。女人不知哪裡來的勇氣,抓起菜刀就往男人頭上砍了一刀。最後,她抱起女兒逃了,這一次,再也沒被抓回來。

在大自然,你也經常能看到相似的景象。2018年,有人在美國黃石公園拍攝了一段視頻:一隻母熊被公熊追趕,她一邊跑一邊焦急地護著熊崽,最後成功把兩隻熊崽趕到樹上,避免熊崽被公熊殺死,她還警惕地給熊崽護崗……

我們常常說,母親是愛的化身,是天地間最無私的愛。可是,演化學家們可能不這麼認為。

母愛,被發現是基因安排好的「程序」?

在正式談論這個話題之前,我給大家看看古代的象形字「育」。「育」是古代母親的代名詞,據說詮釋了母愛的職責。為什麼是「育」呢?看看下面甲骨文「育」的象形寫法就不難理解,左邊代表母親在哺乳,右邊代表正在吮吸乳汁的寶寶。簡言之,在古代,母親的職責就是生兒育女,把孩子撫養長大的。

如果說,古代人們對女性職責的定義是對女性諾大的不公平,那麼「母愛是為了保證基因延續」的解釋,可謂是讓我們大跌眼鏡了。

有個詞叫「親代投資」,英國演化學家理查德·道金斯等人在研究中發現,為了保證後代的健康、優質地哺育和成長,女性會尋找資源好的配偶結婚生子,因為養育孩子是一個「大工程」。至少在產後一年內,母親需要幾乎24小時地哺乳、陪伴、哄睡、安撫寶寶……佔據了母親全部時間和精力。這時,只有男性資源好,才能保證後代的成長。這種繁衍潛意識,也成為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擇偶標準。

產後,如果男性能充滿愛心地參與照顧後代,往往會大受妻子們的青睞。正因為如此,日本的ikuman文化流行了。什麼是ikuman文化?ikuman就是「育兒奶爸」的意思,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日本男性被鼓勵帶寶寶、陪孩子玩,充滿愛心地做飯、做家務。大家可能不知道,過去日本男人是「大男人主義」、「古板」的代名詞,不屑於與孩子親近。為了鼓勵ikuman文化,日本勞動部門甚至推出了「育兒奶爸計劃」。你如果觀察其他國家,你會發現幾乎相同的現象——那些陪伴孩子、更好地養育孩子的爸爸,與媽媽們的感情會更好,離婚率也會比較低。

除此之外,基因安排好的「程序」有些「暗黑」:為保證後代的生存,母親可以隨時犧牲自己。

記得我和孩子們看過一段大自然的片段:一隻母斑鳩發現一隻飢餓的狼慢慢靠近它的孩子,她便裝作翅膀折斷了一樣,跌跌撞撞地從巢穴逃離。狼看到母斑鳩似乎更容易捕獲,便放棄了小斑鳩。為了引誘狼離孩子越來越遠,母斑鳩不得不繼續裝作翅膀折斷地逃。當她打算一躍而飛時,沒想到狼一撲,就把她抓住了,她最後發出了幾聲凄厲的叫聲,似乎在叮囑孩子好好照顧自己……

前幾年,在我們居住的附近,也發生了一件事。有一家三口,晚飯後在小區散步,走著走著,突然「哐當」一聲,似乎有什麼東西從高空中往下掉,警覺的媽媽馬上沖向孩子,迅速把孩子推進了旁邊的灌木叢中,而自己當場被高樓上掉下的玻璃塊砸死了。而孩子的父親在原地愣住了,老半天反應不過來……

當這些都被基因「預先設定」,你會不會感覺到有些「突然不知道如何生活了」?

無論演化學家們如何解釋,我們什麼時候都需要感謝母親的。因為母親讓我們感覺到安全,母愛也能讓我們的孩子感覺到幸福。

母愛,能保證孩子們成長中的安全感。

大家可能聽說過視覺懸崖實驗。一群小寶寶被放在「假懸崖」邊上,其實人造的懸崖上蓋著一層玻璃,但從寶寶的視角看來,懸崖很高很深,充滿危險。當媽媽在懸崖的另一側呼喚寶寶,表情面帶微笑或歡快時,寶寶能勇敢地「跨越」,他們從懸崖的一側爬到另一側;當媽媽的表情是發怒或其他負面表情時,寶寶不是在原地哭鬧,就是往回爬。背後其實是「安全感」。對寶寶有愛的媽媽,常常能給寶寶滿滿的安全感;對寶寶缺愛的媽媽,她們的寶寶常常缺乏安全感。

母愛,能幫助兒女遠離焦慮和憂鬱。

有A,B兩個孩子,他們因為爭搶玩具而與別的小朋友打架。孩子的媽媽出現在打架現場,她朝孩子大喊。A孩子聽到媽媽的聲音,馬上停了下來,走到了媽媽身邊;B孩子聽到媽媽的聲音後,不僅沒停止,還打得更歡了。A媽媽平時很愛孩子,媽媽的出現,給孩子帶來了情緒安撫;B媽媽平時對孩子苛刻,媽媽的出現,反而給孩子帶來了更多的怒火。

兩個孩子不相同的表現,剛好與2014年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一個研究結論吻合:母愛能讓兒女的焦慮和憂鬱水平下降,未來孩子們的自律能力也會比較好。

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人類可能會變得更理性,可是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母愛。正如下面一個小男孩與他人的對話所表達的那樣:

有人問:「你有愛的人嗎?」

小男孩:「有。」

「誰啊?」

「媽媽。」

小男孩從懷裡掏出一張相片,那是他和媽媽的合照。

可旁人知道,他的媽媽已經去世了一年了……

母愛,不僅能撫平焦慮,還能帶來安全感,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感覺這個世界充滿溫暖……母親節,致敬所有愛孩子的母親!

關鍵字:母親節、母愛、育兒認知、親子情感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