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23日,[陽光燦爛的日子]開機,這天也是王朔的生日。

中午王朔、姜文一起吃了個生日蛋糕,姜文說:那感覺,像歃血為盟。

拍起來可沒那麼輕鬆,寒冬臘月拍下雨,或者中途沒錢……

好在他們的熱情不減,因為「這個東西就是好啊」,「暈在裡邊兒了」。

王朔比姜文大五歲,或許是兩人青年時期部隊大院的相似經歷,讓王朔回憶性質的《動物兇猛》擊中姜文。

讀小說《動物兇猛》,「像針管扎進了我的皮膚,血『嗞』地一下冒了出來」。拍成電影肯定好看。

王朔拒絕做編劇,那姜文就自己寫,竟一氣呵成,酣暢淋漓。

▲「感覺像有什麼東西在支使我的手『嘩嘩』地寫,而且筆跟不上腦子」(左攝影師顧長衛、右導演姜文)

劇本寫完後,王朔評價「非常印象」,又說相比之下,自己寫的字兒竟像盜世欺名了。

拍攝過程也是任性的跟著感覺走,什麼預算、耗片比……電影流水線上的常識,全然不入姜文的眼。

他更喜歡臨場發揮,注重捕捉現場的即興靈感,「誰說一個鏡頭拍幾條就完了?在我看來這是個過程,尋找的過程。就像是談戀愛。」

▲這才有了經典一幕(米蘭這張照片是從23040張照片中選出來的)

結果就是,影片素材總共拍了25萬英尺,創下了中國導演耗片比最高的記錄。

——當然會超預算。

姜文自己拿錢只是開頭,監製文雋失聯才讓大家驚慌,再加上遙遙無期的拍攝終點線……

一次聚會,有人問什麼時候拍完?有演員開玩笑說片子該改名《大約在冬季》,姜文差點拍了桌子。

王朔就輕鬆多了,瀟洒地把小說扔給姜文,就不管他怎麼改了。

本以為能輕鬆一把,順便滿足「虛榮心」,客串個角色……結果兩場戲打碎了他的明星夢。

▲他當時飾演在北京城頗具名氣的「小混蛋兒」(圖左—和寧靜合影,圖右—王朔版「小混蛋兒」)

第一場戲在盧溝橋。數九寒天拍夏天的戲,這個「英雄」的出場方式一點兒范兒沒有,反而被凍的鼻涕直流,狼狽不堪。

▲第二場戲在老莫餐廳。他被幾百號群演舉起來,拋上天空,又掉下來,反覆如此,最後大家筋疲力盡,竟都沒接住他,就那麼摔在地上

被扔到空中的時候,他後悔地問自己:「你這是何苦呢?有意思嗎?難道就不能安於當個觀眾看電影嗎?」

姜文稱,自己指導演員的方法是「腌製法」:讓演員穿上軍裝,住部隊,切斷一切對外聯繫,朗讀毛澤東語錄,聽紅色歌曲……

於是就有了威尼斯最年輕的影帝夏雨,而寧靜的出場方式也實在妙。

不過,當時他們都不是第一人選。

最先觸發導演的,是飾演馬小軍童年時期的小演員,韓冬。

▲「我見他時,一下子有了無限想像力,像吸了氧一樣,覺得整個攝製組的血液開始流動」

夏雨是姜文母親定的。

當時有七八個候選人,哪一個更像自己?姜文看花了眼。最後母親指著夏雨:你中學時候就這樣——這才定了板。

▲還是中學生的夏雨,在姜文要求下,成了小煙民

演米蘭的演員已經定下了,不是寧靜。開拍後,有次姜文吃飯時遠遠看到寧靜,「感覺特別好」。

▲這才讓馬小軍後來的迷戀順理成章


此片作為姜文的電影處女作,一經上映就震驚四座,姜文用自己獨特的拍攝手法,將20世紀70年代初的大院男孩的青澀懵懂,拍出了最具有北京氣息的文藝片。

而這部電影背後的故事,同樣有趣。

一、來自馬丁`斯科塞斯的鼓勵。

在拍攝電影之前,姜文對於拍攝還是有一些擔憂,在1992年去往美國考察學習中,姜文見到了著名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並將自己的電影故事和內心的擔心一併告訴了他。

聽完姜文的敘述,馬丁`斯科塞斯直接說出「Just do it」,以此來鼓勵姜文。

回到北京的姜文,又收到了馬丁`斯科塞斯寄來的禮物——電影《計程車司機》的拍攝筆記。

有了這些資料,姜文對於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更加充滿信心。

二、拍了三天三夜的洗澡戲。

不少觀眾對於幾個大院男孩在共同澡堂被於北蓓調戲的那一場戲記憶尤深。

大膽開放的北京大妞,當著幾個光屁股的大男孩也毫不羞澀,最後還是被馬小軍用水給滋跑了。

這場戲足足拍了三天三夜,夏雨曾說,幾個男孩泡了那麼久的水,早就快脫皮了。

但這場戲卻把青春期少男少女心中的那點悸動拿捏的恰當好處,成為了經典鏡頭。

三、姜文刪戲。

姜文飾演的中年版馬小軍,在劇本里的戲份並不少,但拍攝出來後,姜文對於自己的表演不太滿意,於是便狠下心來將自己的戲刪了大半,只留下結尾處坐在車上的戲份。


我來說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遭遇審查的幕後故事。

在耗時近兩年的拍攝和製作後,1994年8月份,電影終於完成。姜文非常興奮,他沒想到自己的處女作真得拍成了。因為中間經歷了太多的波折,為了追求精緻和真實,用去了25萬英尺膠片,創下了中國導演最高的耗片比記錄,好幾次都因為沒錢拍不下去。

但姜文終於挺了過來,他有些驕傲,開始向劇組講述他接下來的拍攝計劃,準備把導演這條路走下去。大家感到不可思議,吐槽他說,你這條瘋狗好像對這個上癮了。

9月份,影片被送到電影局審查。電影局提出了7處修改意見,除了小地方的台詞改動外,有一處是要剪去在禮堂看電影的戲,還有一處是要把在衚衕內打架時的背景音樂《國際歌》去掉。

別的地方姜文都同意,就是《國際歌》這個地方他無法接受。因為這個場景是他的真實記憶。在他童年的時候,每天早上八點半,廣播里在播完新聞後,就會放起《國際歌》。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天氣本身就熱,再一聽這種歌,心理就會很躁,想要找人打架。

《陽光燦爛的日子》本就是講述姜文青春的故事,還原那個年代的氣氛,他不想抹去這個細節。

經過力爭,1995年,電影上映的時候,《國際歌》還是保留下來了,電影局在這方面做出了讓步。不過同時,也用強烈的打架動作的音響弱化了歌聲的音量。

《陽光燦爛的日子》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一是因為它尊重歷史,二是因為它尊重導演的內心,三是因為它尊重電影藝術本身。它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時光印跡的凝縮。

我在想,如果在今天,這部電影再拿去審查,要改的還是七處嗎,《國際歌》還能保留下來嗎?


你好,我是真故君。

本片根據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變,是導演姜文的處女作,發生背景在文革時代的北京,那個在風雨交加的、翻天覆地的時代里,一群大院里長大的孩子還在肆無忌憚中過著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青少年特有的荷爾蒙的催動中,他們顯得燥熱不安。對心儀女生的挂念,對讀書上學的厭倦,對雞毛蒜皮瑣事的不耐煩,這是當時青少年的生活狀態和青春期的迷惘困惑的真實寫照。

電影對原著中某些殘酷的情節進行了弱化,借著馬小軍青春里的幼稚與無知,反映當時社會整體的動蕩,整個國家都處於一種無知和暴力的狀態。

從開拍到結束,電影只用了5個月。在還沒有混錄的時候就被選入參加威尼斯電影節,本來是喜出望外的好事,沒曾想又出了簍子。電影在威尼斯的英文拷貝丟失了,迫不得已,劇組又重新通過德國的漢莎航空寄了英文和義大利文各一份拷貝過來。烏龍事件再次發生,最終的放映上,現場又將應給國際評委準備的英文拷貝錯發成了義大利文字幕拷貝。在場眾多來自英語國家的評委只能連蒙帶猜的看完故事對白,在一定程度上,這也影響了該片的最終獎項競爭力。

在那一次的威尼斯電影節上,電影最終獲得最佳男演員獎。作為男主的夏雨,當時對此毫無概念,在頒獎後的第二天才知道自己突然成了威尼斯影帝,甚至還是頒獎史上最年輕影帝。早在電影選角之前,劇組就以「長得像姜文」為標準,選了好幾個小演員,但是又都不是那麼合姜文的心意,最後姜文母親指著夏雨說:「你中學時就這樣。」,還是中學生的夏雨就這麼接下了這個讓他日後名噪一時的角色。

除了馬小軍這個角色在選演員多番周折外,米蘭的扮演者也同樣敲定多次。影片中令人驚艷的寧靜原本也不是飾演米蘭的第一人選,演員換了好幾次,定下來的時候也不是寧靜。在影片開拍之後,有一次姜文在吃飯的時候,看見遠處的寧靜,有一瞬間感覺特別好,最終決定,由寧靜來出演米蘭。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的作者王朔和導演都在這部戲裡有出演。王朔客串「小壞蛋」的角色,導演姜文自己則飾演了成年後的馬小軍,還有不少的戲份。但是在影片的後期剪輯中,姜文覺得自己的表演存在諸多問題,又把自己的戲份差不多都刪光了。

—END—

歡迎關注我們,每天一個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

今日推薦:

張震為飾演八極拳宗師一線天苦練三年,最後成片只有三場戲,張震卻因此練就了一身真功夫。

2012年的12月初,張震在八極拳的師父的建議下參加長春八極拳比賽,竟然真就拿下了一個一等獎。

真故電影,為你呈現更多電影背後的真實。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好片兩部半里的那個半部。電影非常的精彩,成為了永恆的經典。有關它的故事都反覆說了很多了,在這裡我就不講了!我主要講一下這部電影產生之前的一些故事。

姜文當年跟張藝謀合作了《紅高粱》,跟謝晉導演合作了《芙蓉鎮》之後,又與謝飛導演合作了《本命年》,拿獎拿到手軟!之後姜文想做導演了,想去西方學習深造了。然而當年劉曉慶卻說:嗯,不用去,你現在就拍,不要把靈感錯過了!鼓勵姜文投資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得到了鼓勵,也就開始籌劃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了》。所以說《陽光燦爛的日子》能出來,劉曉慶居功至偉。

話說電影開拍,肯定需要錢啊!當時姜文錢不夠,基本上都是劉曉慶出資!劉曉慶的錢哪裡來了?雖然說自己做演員也有一些錢,但是投資一部電影畢竟很花錢。劉曉慶就賣了房子,賣了在成都的房子。買她房子的也是一個影視圈內的人,後來他把房子出租,有一個在茶館說散打評書的人來租他房子,後來說這個評書的人突然火了,這個人就叫李伯清!所以你說這個歷史巧不巧啊!(由於本人住在成都,這是成都電影圈的朋友給我講的,絕對的內幕消息。)

後來,電影拍了出來,後面的大家就都知道了,在威尼斯得獎,電影也載入了史冊。!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中國著名導演姜文的處女作,豆瓣評分高達8.7分,是中國最偉大的一部電影之一。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欣欣向榮的背後卻難出佳作,透過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幕後拍攝故事,我們也許能夠窺見些拍出優秀影片的方法和經驗。

第一:電影源自王朔小說《動物兇猛》

王朔是文學怪才,風格犀利。姜文和王朔青年時期同有部隊大院的美好回憶,於是王朔那本具有回憶性質的《動物兇猛》一下子擊中了姜文的內心。由此可見,《陽光燦爛的日子》也有姜文的影子,他必然注入無限的情感。

第二:劉曉慶和馬丁·斯科塞斯的鼓勵

劉曉慶與姜文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經歷,兩人相識相愛於謝晉導演的電影《芙蓉鎮》。姜文有才華,也有當導演的雄心壯志,但是他當時的身份是演員,沒有系統學習過電影的導演方法,擔心自己能力不足。劉曉慶得知姜文的苦惱後,告訴他導演是講究天賦和才華的職業,姜文是才華橫溢的人,鼓勵他大膽的追尋自己的導演夢,拍自己想拍的電影。

1992年,姜文去美國考察訪問,片場探班導演大師馬丁·斯科塞斯。姜文講明了自己的來意之後,馬丁·斯科塞斯毫不猶豫的鼓勵他:「Just do it」。 更令姜文意外的是,他回到中國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馬丁?斯科塞斯給他寄來《計程車司機》的分場大綱及許多片場手記,這些連同那句「Just do it」。

女友和老師的鼓勵,是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誕生的第一股力量。

第三:夏雨是姜文的母親決定的

電影的男主角馬小軍的原型人物是姜文本人,劇組也以「長得像姜文」為標準之一來選馬小軍的扮演者。面對七八位候選男演員,姜文犯了難,不知道如何選擇。

姜文的母親說,夏雨個性挺像姜文中學時候的樣子,於是最終定下夏雨扮演馬小軍。值得一提的是,童年時期的姜文就叫姜小軍。

夏雨在此之前,是一名毫無演戲經驗的普通職業者,他在裡面自然流暢,發自內心的表演征服了所有電影評委,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獎和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關於這一點,到底歸功於姜文導演,還是夏雨的表演天賦呢?或許兩者兼而有之。


《時代》周刊評論這部電影:堪稱是94年度全世界令人贊絕的、至今仍渴望觀看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國電影,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可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內地電影史上的地位之高。

可以說,《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寧靜!

據說寧靜看到一些資料,發現那個時代人們好像都比較壯實的,於是主動和導演姜文提出增肥。寧靜說那時年輕,她是南方人,但是北方的水土很養人,連喝水都胖,於是自然而然地,在電影中寧靜所飾演的米蘭挺胖,但卻充滿青春的荷爾蒙,又帶有點性感,十分迷人。

寧靜是個絕對的好演員,她的身上有一種現在的小花特別缺少的靈氣和野性,讓人感覺特別勁兒,生氣勃勃!但是遺憾的是,除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寧靜後來演出過不少電影和電視劇,卻都表現平平,後來也慢慢低調了下來,差點就被人們遺忘了,實在可惜。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的導演代表作。但故事要從做演員時候的姜文說起。

姜文作為演員,出演《紅高粱》讓他火了一把。導演張藝謀說過,他拍《紅高粱》的時候,對人物的把握,包括如何跟演員合作方面,都還稚嫩。姜文給了他很多幫助,張藝謀甚至說,姜文「居功至偉」。所以說姜文之後成為一個成功的導演,並不讓人意外。

當然,一切還需要等一個機會。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一個好故事,一個好後援,都必不可少。姜文的朋友王朔和劉曉慶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陽光燦爛的日子》故事來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姜文自己寫了9萬字的劇本。劉曉慶給他找錢。她先是內地找了部分投資,然後找到香港電影人文雋,就是以後的香港電影金像獎評委會主席,在後者的幫助下,電影才終於開拍。

導演姜文幹事情都是大手筆,比如,電影開場機場送別,幾分鐘的戲,卻是從三個多小時的鏡頭裡剪出來的。我們看著過癮,但燒的都是錢。就這個造法,資金也就撐了一個月,後來還是劉曉慶又想辦法拉來一些投資。

電影拍攝的過程燒錢,後期製作也一樣是。但那時候那還有預算做後期。這個時候,王朔姜文介紹給了一個法國電影人,這個人覺得電影靠譜,就把姜文介紹給了德國大導演施隆多夫。《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很多後期製作於是就在德國做了。

《陽光燦爛的日子》最初的版本是4個小時,從主人公七八歲講到了三十多,也就是說,不但有夏雨,還有姜文的演出。但法國電影人建議剪到兩個小時。同時,姜文也覺得自己演的不咋樣,所以,公映的版本,就是圍繞夏雨扮演的馬小軍的十六七歲的生活。


其實說起《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最多的幕後故事就可能是hi對於夏雨的印象吧。

那時候夏雨從最初一個玩滑板的人一步登頂就憑藉著這部劇大火,然後後來專修這個方面,還是就是挺神奇的。

在最近的明星訪談節目《星月對話》中,當夏雨聊到這個的時候,還是有很多感觸的,就覺得當時還是挺幸運、挺神奇的,就一下子接了那部劇,然後就連獲三次獎。在節目中,夏雨說因為那個時候他還其實不能算是一個演員,他是完全是一個白紙,然後這個,當然也是因為那部戲,也是因為姜文,碰到降溫導演顧長衛老師這些人,讓他對這個,拍電影這個事,覺得非常好玩有意思,然後想要說繼續去,繼續去做下去。他想如果第一部如果碰到的不是「陽光燦爛」,他估計,他還指不定做什麼呢現在。就《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一種經典,就永遠就是那一版本就是最好的,無法超越。

在節目中,夏雨與我們聊到這部劇就是從準備到拍攝花了好多年的時間,光拍那部戲他們就拍了半年的時間。現在然後體驗生活就體驗了一個多月,現在很少有戲可以做到這個樣子。那時候對於零基礎表演的夏雨來說,他覺得上中戲只是給了他一個環境,讓他更多的接觸到了這個戲劇的一些理論的東西,表演其實他覺得首先天分非常重要,二一個就是人生閱歷非常重要,這兩點東西,缺一不可,所以在「陽光燦爛」那個時候只能說他還算有表演天分的一個人。

所以這部劇對夏雨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就直接讓他走上了演藝界一個比較高的位置,讓他在這方面的天賦就得到了很大的發揮。


關於《陽光燦爛的日子》,其實說不上什麼幕後故事,只不過有些東西沒有展現在熒幕上。

夏雨是姜文母親選中的,寧靜不是米蘭的第一人選當時劇組以「長得像姜文」為標準選了好幾個小演員,但他們擱在一起互相又不像,挑誰呢?很讓姜文發愁。後來姜文的母親來了,說夏雨挺像姜文中學的樣子,就這樣定下來夏雨飾演馬小軍。(姜文兒時叫「姜小軍」)

 至於影片中讓人驚艷的寧靜原來也不是飾演米蘭的第一人選,演米蘭的演員換了幾次,後來定下來的不是寧靜。影片開拍之後有一次姜文在飯廳遠遠看到寧靜,感覺特別好,就這樣,演米蘭的演員又換成寧靜,事實證明這是個明智的選擇。

第一場戲拍了三天三夜《陽光燦爛的日子》於1993年8月23日正式開機,開拍的第一場戲就是馬小軍他們在澡堂。第一場戲整整拍了三天三夜,夏雨等一幫孩子在水龍頭下淋得都脫皮了。後來法國片商讓·路易看完片後在給姜文的信里寫道:「洗澡的那場戲太好了。我肯定女觀眾會喜歡,使得我們終於看到了『美』男子。」

跟方化合作是姜文的夢想姜文從小看方化在電影里演日本鬼子,覺得這個「叔叔」很神秘,所以對他印象非常深刻,因此在寫劇本的時候就想好了讓方化來演這個老首長角色。把方化請來的頭天晚上,姜文還特地重看了一遍《平原游擊隊》,有種夢想成真的感覺。  而方化演了一輩子日本鬼子,對於姜文竟然找他演解放軍老首長也是喜出望外。他在片中雖然戲份不多,但一句「小孩,在哪裡?」非常經典。拍攝期間,方化的身體就不太好了,自認為沒能很好完成任務,還主動要求姜文降薪。方化老爺子生前一直很想看到這部片子,可他去世時,片子還沒審查通過。

5萬英尺膠片,創中國導演耗片比最高記錄在拍攝過程中,影片中有許多段落預先不分鏡頭,有的雖然分了鏡頭實拍時卻未按照預定方案實施。很多場合下,姜文臨場發揮,特別注重捕捉現場的即興靈感。影片素材總共拍了25萬英尺,創下了中國導演耗片比最高的記錄。

  片中米蘭家裡掛有一張照片,馬小軍一見就丟了魂。王朔的原著中把這張照片也描寫得非常精彩。在姜文看來,這張照片而且是那麼美妙那麼重要,但他怎麼拍也拍不出那個味道,於是姜文足足用了4本膠片(約40分鐘)來拍,等於一共拍了23040張照片,再從中精選出一張,耗片比高達23040:1!

王朔後悔客串「小壞蛋」王朔在片中客串了老大級別的神秘大人物「小壞蛋」,一出場就擺平大規模械鬥。場面非常的風光,但是王朔回憶起那場戲的拍攝經歷,卻是不堪回首。他說是因為虛榮所以答應客串出演,可是到了盧溝橋,他就後悔了,因為北風呼呼的還得拍夏天的戲,凍得他鼻涕直流,狼狽不堪。王朔的第二場戲是在老莫餐廳,有且僅有一句台詞,但他為了這一句台詞,緊張得煙癮發作,此前一個月的戒煙成果,毀於一旦。

 更慘的是他被群眾演員整整扔了一夜,不停地拋上天,又掉下來。王朔在空中無數次地問自己:「何苦呢?這有意思么?就不能安心當個觀眾么?」按他自己的話說,第二天清晨從老莫出來,他的明星夢徹底破碎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