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坑...因為大腦降級的原因,沒有把弗朗索瓦時期的戰事更完,,,後面其實已經跟著翻譯了一千多字,但是因為窩英語實在是太菜,再加上後面的內容和1539年停戰前實際上屬於兩個階段,因此我決定留到周末再繼續(其實就是我懶orz)...這次的篇幅可能實在有點短。。。

以下正文

弗朗索瓦一世獨自一人回到了法國,他的兩個兒子被作為條約的人質留在了西班牙,然而弗朗索瓦一世並沒有打算遵守協議。他在3月17日回到了法國,並於5月22日便同教廷、威尼斯、佛羅倫薩、米蘭公國結成了一個新的反哈布斯堡聯盟:科尼亞克(Cognac)的「神聖同盟」。亨利八世成為了這個同盟的「捍衛者」。儘管法國沒有直接參与這個同盟,但是由烏爾比諾公爵智慧的聯盟軍隊的行動和勝負未知的戰爭必定會為法國帶來利益。然而問題是,雙方並沒有爆發決定性的會戰。波旁指揮的神羅軍隊對教宗克萊蒙特七世進行了圍困,由於沒有得到軍餉,這支部隊失去了控制,並於1527年5月6日洗劫並佔領了羅馬。

當這場洗劫的消息傳到法國,法國立刻著手進行戰爭準備,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認為他們能為教宗能做什麼。最關鍵的事情在於,要保證在沃爾西會議(1527年8月18日,亞眠)上達成的與亨利八世的同盟。1528年1月,法國才對查理五世正式宣戰,在此之前,法軍正在為義大利的軍事行動做準備。令人驚訝的是,勞特里克(Lautrec)的行動目標不是米蘭,而是那不勒斯。他必須繞開駐紮在羅馬的神羅的軍隊,取道羅馬涅。熱那亞的海軍元帥安德里亞·多利亞(Andrea·Doria)將城市和艦隊交給了法國,確保了法國對海上的控制。5月1日,法軍圍攻了那不勒斯,但是很快法國人海上的優勢就喪失了:畏懼於法國人對熱那亞的垂涎,再加上法國人也沒有及時支付傭金,安得利亞多利亞停止了對法國人的支持。因此不幸的勞特里克和他的軍隊被夏季的疾病擊垮,於8月15日被驅逐。法軍殘部不得不向北移動,加入聖波爾(Saint-Pol,Francis I de Bourbon,Saint-Pol伯爵,Estouteville公爵)帶來的援軍。這支部隊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游擊戰後,最終在1529年的6月21日與安托尼奧·德·萊瓦(Antonio·de·Leyva)指揮的部隊於蘭德里亞諾(Landriano)遭遇並被殲滅。在義大利的戰爭因此結束了,雙方於1529年8月3日在尼德蘭地區的康布雷地區簽訂了和約,重申了馬德里條約中除勃艮第相關以外的內容。

現在,這場戰爭迎來了一個不尋常的和平期,直到1536年。幾個主要的強權都已經筋疲力盡,然而那些最主要的衝突仍未得到解決,尤其是對米蘭斯福扎爾繼承權的爭論,仍然是很嚴重的問題。弗朗索瓦一世本來已經正式放棄了對米蘭的宣稱,但是1535年11月,斯福扎爾的死再度重啟了這個問題。此外,帝國1535年在突尼西亞地區取得的勝利使得其變得更具威脅性,再加上法國與奧斯曼帝國的秘密磋商(與德國王公們的磋商更加公開),戰爭似乎變得無法避免。英格蘭由於內部的衝突以及弗朗索瓦於1534年停止支付亨利八世的「賠款」(原文Pension,我暫且蒙在鼓裡...)的緣故,保持了事實上的中立。不管怎麼說,爆發於1536年的戰爭標誌著法國的政治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首先法軍採取了全新的戰略:佔領皮埃蒙特以獲取一個永久性的港口,而不是直接專註於變得越發困難的佔領米蘭的目標。1536年初,法軍最初由查伯特軍事行動受到了來自哈布斯堡軍隊的反擊,就像1524年一樣,查理五世親自指揮的帝國軍隊進入了普羅旺斯,並對馬賽展開了新一輪的圍攻。和之前一樣,弗朗索瓦一世沒有選擇與帝國軍隊接戰,而是駐紮在阿維尼翁,等著帝國軍隊因補給而自行退回義大利。法軍很難對皮埃蒙特進行什麼支援,因為北方拿騷公爵對佩羅納地區的進攻更具威脅(在八月被擊潰)。

1537年春,法國發起了阿圖瓦戰役,佔領了埃斯丁和聖保羅。儘管帝國進行了反擊,法軍仍然成功地在哈布斯堡領地中取得了立足點。皮埃蒙特的法軍仍然處於困境中,但隨著7月30日北線戰事的結束,法軍得以在皮埃蒙特部署一支由大臣蒙莫朗西(Montmorency)指揮的德意志僱傭兵部隊,並於1537年10月強行通過了蘇薩,確保了法軍對皮埃蒙特地區持續到1559年的控制。戰爭雙方的財政都已經瀕臨崩潰,每年在戰爭上的花費至少要有500萬圖爾利弗爾之多。1538年7月,雙方在尼斯和艾格莫爾特達成了為期十年的停戰協議。這要歸功於蒙莫朗西作出的努力,並以1539年查理五世對法國的訪問作為標誌,象徵著雙方難得的和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