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孙小婷


昨天“思想文化大数据实验室”发布的2019城市阅读报告“从阅读数据看城市气质”(第二季)中,有这样一个数据结果值得关注——


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2018年女性用户占比均有所提升,与男性用户占比基本持平。


其中阅读电子书的女性占比从2017年的48%增长为2018年的51%。


在纸质书方面,女性用户人均购书7.6本,购书数量及增长速度均高于男性。



“女性购书量高于男性”,该如何解读这一数据呢?


分析背后的原因,或许是女性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促使她们购买更多的书籍;也有可能是,女性作为母亲,相较于父亲在购买育儿和教辅类图书的时候更加用心;又或者是,女性作为网购的主力军,在家庭消费中也成为图书消费的主导者。


不论作何解释,虽然不能简单推导出“女性比男性更爱看书”这一结论,却也真实反映出一个趋势——女性在买书方面舍得投入,对自我、对家人,或者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程度也确实不低。



的确,环顾下我们的身边,“女汉子”“拼命三娘”“女学霸”这样的词汇总能对号入座。校园的自习室或图书馆里,沉心静气读书的仿佛女生居多;考试榜单中排行前几名的,也总有女同学的名字。而在职场中,“刚出产房就打开电脑工作”“背奶妈妈出差奔波”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2016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1%。另据全国妇联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到55%。


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她们显然付出了许多不为外人道的辛劳,她们相信“与其取悦别人,不如提升自己”,同时也因为相比过去,女性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上曾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规训,受了教育的女子,甚至会被“另眼相看”。


数百年前,唐朝才女李冶,还因为6岁时写了两句《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就被她爸担心不能遵从女子的三从四德,而被送去道观穿上了道袍。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宝玉问她是否读书,林黛玉只敢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仿佛读书是件羞于启齿的事。


近代以来,随着性别平等意识的觉醒,女性也获得了识字读书、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受过教育的女性明白上学读书的价值,彝族乡村教师阿苏英雄花光自己的积蓄创办了晨光小学,改变了大凉山彝族女孩不能读书的困境。她说:“让女孩们不像我当年的姐妹一样,过早地嫁人或者开始另外一种生活,这就是我最初办学的想法。”从她的学校走出的第一届26个学生中,有3个考上了大学。



当今社会,各项指标表明女性的认知水准、知识结构、社会地位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也要看到的是,女性在知识层面的成就已经不低于男性了,但社会中还是有人停留在物化女性的层面,“女德班”也不时闯入我们的视野,将女性附属品化的现象依然存在。


那么“思想文化大数据实验室”这份报告中的数据,或许能给大家提个醒:女性知识层次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尊重女性发展就是前进的大方向。


“她”好,社会才好。


延伸阅读:“从阅读数据看城市气质”(第二季)报告

☞ 去年最爱读书的十大城市,有你的吗?


一招鉴别真假读书人

416个本科专业被撤销,你的专业还在吗?

“抱抱我”

初恋这件小事,白居易久久不能忘

男女生分桌吃饭,可以防止谈恋爱?



文字:孙小婷

图片:网络

朗诵:王茜

责编/策划:王子墨

编辑:吴亚琦 孙小婷 张永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