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培根築魂,好學校離不開好老師。隨着株洲學子追逐長沙名校的不斷降溫,我們發現,其實株洲的一線好老師一直以來都執着於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2019年,紅網株洲站將挖掘“我們身邊的好學校好老師”,為株洲教育事業提振信心,為株洲好學校鼓勁加油,為株洲好老師增加獲得感。

劉秋曉:下足“觀察”功夫,做學生的走心“曉哥” 社會 第1張

劉秋曉生活照。

紅網時刻記者顏洪 株洲報道

4月16日,午後的陽光斜照在建寧實驗中學的教學樓走廊上,抑揚頓挫的提問聲在教室中盪漾。 1607班教室內,班主任劉秋曉正在引導同學們做語文習題,雖然是段落語病習題,但同學們在他的幽默言語中,聽得津津有味。

劉秋曉,建寧實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天元區優秀教師。

嚴愛相濟 讓學生愛上閱讀

劉秋曉:下足“觀察”功夫,做學生的走心“曉哥” 社會 第2張

劉秋曉上課現場。

作為學校語文教研組組長,劉秋曉的課堂既體現“嚴”又體現“愛”。俯下身來,與學生平等交流,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討、質疑,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各自的觀點,允許學生課上犯錯,而他的引導如水浸潤,不留痕跡。他的教學比較自由,常常是學生在主講,他在後面坐鎮指導,師生間有着原汁原味、和諧愉悅的交流互動。

劉秋曉:下足“觀察”功夫,做學生的走心“曉哥” 社會 第3張

給學生講解語文習題。

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習慣是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劉秋曉在語文教學上特別注重學生的閱讀,鼓勵學生多看書,看經典書,激發學生對閱讀的熱愛。午休前,他經常會和孩子們一起閱讀半小時,這樣的閱讀習慣他已堅持很多年,“閱讀不只是為高中學習作鋪墊,主要是為人生髮展而奠基”劉秋曉用發展的思維教授語文,讓孩子們跳出課堂的侷限性,盡情地享受閱讀帶來的快來和收穫。

在閱讀習慣的培養下,他班級上多數學生會愛上閱讀,甚至有些學生把閱讀融入到了生活中,並且很多學生在寫作競賽中獲得了一系列的榮譽。

亦師亦友 學生心中的“曉哥”

劉秋曉:下足“觀察”功夫,做學生的走心“曉哥” 社會 第4張

劉秋曉與學生合影。

好老師不僅僅要教學好,還要人品好、人緣好,最重要的是在學生中間人緣好。劉秋曉深受同學們的喜愛,是同學們心中的“曉哥”。在同學眼中,他是老師也是朋友,正是這種平等的關系讓課堂氛圍充滿了朝氣。提起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劉秋曉笑着說:“想要孩子們學習好,就要學生們喜愛你、信任你,所以要常常與他們溝通,解決他們的難題,理解他們的困惑。”

劉秋曉:下足“觀察”功夫,做學生的走心“曉哥” 社會 第5張

劉秋曉獲獎證書。

在初中階段,學生進入青春期,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劉秋曉架起了一座只限於自己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們用網名寫日記,鼓勵他們將煩惱、困惑和想法寫出來。這樣的一個方法不僅保護了同學們的隱私,也能掌握孩子們的思想動態。瞭解個別學生的情感問題時,劉秋曉會在班上開講座,通過一些案例與孩子們坦誠交流和積極疏導,引導他們把重心轉移到學業和前途問題上。

為了掌握孩子們每天的狀態,他在“觀察”上做足了功夫,課前、課堂和課後都會觀察學生的“臉色”,及時掌握學生的內心動態,進而對症下藥,解決孩子們的困難。

言傳身教 用自己的行為感染學生

劉秋曉出身書香門第,從小便深受祖父薰陶,早早就立下了做老師的志向。師範畢業後,他就成為了一名鄉村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在基層執教24年,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文化底蘊,40歲的他通過株洲市統招,加入了建寧實驗中學這個大家庭。

“沒有英俊的外表,沒有高超的教學技巧,我很平凡。”幾十年來,劉秋曉每天早自習都會提早15分鐘到,就是為了給孩子們做榜樣,用自己的行為教導孩子們要準守紀律,準守上課時間。垃圾不落地、就餐要排隊,對於生活中很多習慣他都用自己的行為如春風化雨般浸潤着孩子們的心靈。潤物細無聲,通過這樣的潛移默化,劉秋曉把班級管理的秩序井然,在年級各項競賽活動中都能得到好名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劉秋曉在近三十年的時光中,總是用自己點滴的行為感染學生。他一直覺得自己就是最平凡的人,在做着最平凡的事。但也正是他的這種“平凡”想法,造就了“不凡”的人格。

“真實”在生活中積累,“真誠”在教學中沉澱,“真心”在互動間相傳。劉秋曉,坦白自我,沉穩幽默,從教三十年,載得桃李滿園。“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句名言一直激勵着他在教學路上不斷的砥礪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