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薩會怎樣保佑惡人呢?

  文丨聖玄法師

  首發丨騰訊佛學

  記得以前和小夥伴們一起誦經,聽見有人大聲地發願:“願以此功德,迴向給一切善良的人,消滅一切邪惡的人……”

  “怎麼,你要消滅他們?”有人坐不住了。

  “我可不想讓菩薩保佑他們,不然他們有福報去做壞事,增長他們的氣焰!”

  “那佛菩薩還能保佑誰,你是百分之百的好人嗎?”

  “佛菩薩怎麼對付壞人呢?懲罰他嗎?”

  “佛菩薩那麼慈悲,怎麼會給人使壞呢!”

  那佛菩薩會怎麼辦呢?

  01

  懺悔清淨

  《弘贊法華傳》記載,古代有一位靈偘法師,自從他發願誦《妙法蓮華經》,就身染重病,束手無策。

  他十分地奇怪,便請教師父:“人們常說,受持《法華經》,得六根清淨之境界,奈何我一直誦經,卻感染這麼重的頑疾?”

  師父竟反問他:“你誦經的時候,是怎樣誦的呢?”

  靈偘法師說:“哎呀,我誦經的時候,有沒有洗手,有時候還袒胸露背地,也不恭敬。把經書亂放,有時候放在牀頭,有時候放在腳後……”

  師父說:“這是護法善神來懲罰你,並不是經書不靈驗!你趕緊好好懺悔!”

  於是靈偘法師對經書恭敬有加,專門做了一個木匣子來存放經書,並在大殿內苦行禮懺。

  靈偘法師堅持了三年,可身體狀況一直都不見好轉。一天凌晨,他忽然聽見有人在佛殿外敲門,靈偘法師想,自己罪過深重,趕緊懺悔禮佛吧,哪有空理會這敲門聲。

  可是門外的人一直不停地教門,他只好開門去瞧瞧,只見一位慈祥的老爺爺,須鬢皓白,手持禪杖,靈偘法師還沒反應過來,就捱了這位老爺爺手杖的捶打:“從今以後,你還敢輕慢《法華經》嗎?”

  靈偘法師緩過神來時候,老翁已經不見,而自己身體輕快,膿瘡都痊癒了,只見門口有大象的足跡,他便知道是普賢菩薩化身前來,教化他懺悔滅罪。

  即使是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我們也不免受到煩惱的驅使,做出許多事與願違的事來,譬如讀經之時散漫不敬,在道場裏佔小便宜,和同修爭風喫醋,參加共修時交頭接耳、不守秩序……

  這個時候,如果遇到障礙逆境,恰是佛菩薩的慈悲加持,令我們急急懺悔。

  02

  小懲大誡

  有人的說,佛菩薩會“代衆生受苦”,但因果之理,自作自受,佛菩薩怎樣代我們受苦呢?

  《俱舍論》裏所談的因果,包含六因、四緣、五果。我們的所思所想,會帶來各種結果。通俗來說:

  “士用果”,即是我們學習、工作、生活的努力,所獲取的成績、報酬。

  “異熟果”,類似於平常所說的“報應”。由我們造作種種善惡的想法、行爲,會對自己的身心造成影響,當各方面的因緣匯聚時,這種影響便顯現出來,帶來命運的順逆、苦樂的覺受。因爲善業、惡業所引起的果報需要等待因緣,所以成熟的時間上存在滯後性,而貧富、美醜、壽夭的“報應”並不存在善惡,故稱“異熟”。

  “等流果”,則是因爲我們在生活中,不斷重複各種想法、行爲,逐漸養成了習慣,也就是和善惡之因性質一致的果。

  “增上果”,是依種種的增上緣,譬如說習慣的逐漸養成、重複,外境的幫助、刺激,會讓看似微小的因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感得巨大的果。比如法藏比丘心中發四十八願,也能借助衆緣創造極樂世界。

  “離系果”,就是通過修行證得涅槃,解脫繫縛。

  佛菩薩並不能改變因果的規律,但能夠運用因果規律小懲大誡,教人及時悔改,則是佛菩薩真正的慈悲所在。

  創造因緣,使得某些“不傷筋動骨”的惡業及早成熟,不僅遏制了惡業的增上廣大,也讓人諦信因果的真實不虛,這便是“代衆生受苦”的一種方式。

  所以,感得佛菩薩加持,讓某些惡業成熟,也需要善根呀,值得慶幸!

  北齊時候,有一位辯才很好的僧雲法師,在一天臨誦戒之時,他對僧衆說:“戒本人人都會誦,哪用得着每隔半個月就集體舉行誦戒呢?不如就請一位僧人來立論,然後大衆一同探討,這樣就能啓發學人開悟心地。”

  憚於僧雲法師的威望,無人反對,寶明寺僧團便不再誦戒,可是忽然有一天,大家找不見僧雲法師了,四下探尋,竟然在寺院附近的一個荒地裏發現了他,流血遍佈全身。

  原來他遇到了一位威猛的護法神,對着他呵斥道:“僧雲!你算什麼人物!竟然敢廢除佛陀制定的誦戒法事,狂妄地談空說妙!”便以大刀揮舞一通……

  至此以後,僧雲法師至心懺悔,盡心地依照佛囑來誦戒布薩。

  03

  懺悔十法

  現在的微信羣裏,常常被“轉發懺悔”所刷屏。說得言之鑿鑿,羣發一條消息,就能滅除“五逆十惡”。

  所謂五逆,是殺父、弒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的極惡重罪,須當多緣多力,才能懺悔,而今卻以“羣發刷屏”爲懺悔,省去了身口意的修行,卻又增加一條“將投機取巧說成是解脫之道”的誹謗正法之罪也。

  懺悔並不是賄賂佛菩薩來逃避自己的煩惱,而是通過在佛菩薩與大衆面前自我檢舉,鼓勵自己洗心革面,不僅是對過去的惡業急急斷除,更是勉勵自己以後不再毀犯,通過對心靈的浣洗,來拔除染污的心靈所造成的傷害。

  智者大師說想要懺悔罪業,必須具足十種修行——

  第一、深信“善有樂報、惡有苦報”的因果道理;

  第二、對造惡所會引起的苦報生起強大的怖畏;

  第三、對自己造作惡業深深地感到慚愧;

  第四、依據大乘經論中的方法,如法修行;

  第五、坦白地發露自己的罪過;

  第六、斷除繼續造惡的染污心;

  第七、生起守護佛法的善心;

  第八、發起廣度衆生的大誓願;

  第九、常念十方諸佛的功德、名號;

  第十、觀照罪業的本性如幻不實。

  04

  清涼安樂

  如果有人犯了重戒,倘若能夠生起大慚愧心,在三寶之前揭露自己所犯的罪業,斷除相續之心,並以禪觀的力量,來諦觀罪業的本性無我,誠心的燒香、禮拜、懺悔、誦戒、持誦大乘經典,則能漸漸消滅罪業。

  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僧照法師,隨南嶽慧思禪師學習法華三昧,一切經義領解通達,甚至見到普賢菩薩乘白象王爲他放光證明,還見到觀音菩薩現身說法。

  但他有一個小習慣,就是每次喫飯的時候,都到廚房裏自己添一撮鹽,因爲每餐飯都用不了多少,所以他也不以爲意。

  可是後來在打坐的時候,常常心不安穩,在禪定中見到食鹽之相。他當時就明白了,自己這三年裏大概已經盜用了幾十斛屬於常住的鹽。趕緊將自己的衣物變賣,買來食鹽還給寺院。

  此即是通過身體力行的彌補自己的過錯,來懺悔染污的心行。

  在三寶面前如法的修行,如果感受到自己的身心輕快便利,得到了祥瑞的夢境;或者看到了靈異的瑞相;或者感受到善心開發;或者在禪坐中感受到身體如同白雲、影子一般輕安,得得到了禪定的境界;或者豁然貫通,生起了解悟之心……都是罪業消滅之相,如法的懺悔,一定會法喜充滿,心無憂悔。

  本文爲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