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持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1.01%,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98.99%。

股權激勵

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華為這家公司的股權激勵歷程。華為從1988年成立到現在,總共經歷了5個階段的股權激勵。

第一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華為選擇了用實股,讓員工用現金認購的方式做股權激勵。當時它想解決的問題是,要把人留住,把創業團隊留住,同時降低現金的支出。在1990年的時候,那個環境裡面企業融資特別難,用認購實股的方式來集資,也是解決了當時華為一定的問題

任正非

第二階段

十年後,華為做了第二次股權激勵。當時華為做股權激勵的時候,想要解決的是管理層的控制權太分散的問題,之前給的都是實股,把公司股權分散了,所以在第二個階段進行了虛擬股的激勵方式。第一個方案當中是實股,第二個方案是虛擬股。

實股是你給到高管、給到激勵對象的股權激勵,所對應的股權是實實在在的,法律含義裡面的股權內涵和外延所有的東西,實股裡面都有。像實股裡面的表決權、控制權、分紅權、優先權、處分權等等在虛股裡面沒有,虛股只有一個——分紅權,就是你的收益權。

在1992年,華為已經有270個員工了,人員很多,一個公司100%的股權要給好幾百人、上千號人做股權激勵,不可能再用實股做激勵,不可能把實股分成那麼細的份。《公司法》裡面有一個規定,有限公司的股東註冊人數不能超過50人,現在華為的兩個股東一個是任正非,還有一個是華為的投資公司,任總佔的股權比例在公司裡面只有1%點多。第二個階段做股權激勵的時候,沒辦法再用實股的方式去做,剛好虛擬股能解決它的問題。

華為

第三階段

2003年,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當時發生了非典,同時華為在美國、在全球遇到了和思科的知識產權訴訟。華為為瞭解決給高管、核心層配股問題,用了限制股+虛擬股(限制股票指激勵對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業績目標符合股權激勵計劃規定條件的,纔可出售限制股,並從中獲益)的模式,解決了穩定住高管和核心層的問題。

第四階段

2008年,同時也是美國次貸危機出現以後,全球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華為作為在全球發展的公司,也受到影響,為了穩定住整個華為的團隊,採取了虛擬股+飽和股(飽和股,指不同工作級別匹配不同的持股量。比如級別為13級的員工,持股上限為2萬股,14級為5萬股。而若達到其級別持股量上限的老員工,不參與配股。華為2008年底的內部融資就採用此方法)的激勵方式。就是在座的都有股權,第一排的人可能100萬股、第二排的人50萬股、第三排的人30萬股,級別越高配的股越多,每個級別都有一個定數。

任正非

第五階段

第五個階段在市面上的公開資料找不到,是根據我對華為的研究。2013年華為做了一次股權激勵,這個方式叫TUP模式,遞延、遞增的概念。做股權激勵的時候做了5年的激勵期:第一年給你配股,但是沒有分紅;第二年開始有分紅,但是每年分紅只有1/3;持續到第5年,可以拿到飽和股的分紅。到第5年結束之後,重新歸零,重新來一遍。它解決的是給外籍員工的激勵問題,同時也是為瞭解決公司發展到一個時間段之後,創始團隊的一些創始人員躺在華為股票的利益上混日子,為瞭解決這個問題,重新來一遍股權激勵。

華為

文章內容版權歸中和商學院所有(汪承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