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抗議以核養綠。(圖/全國廢核行動平臺 提供)

▲環團人士抗議以核養綠,拒絕「核四」。(圖/全國廢核行動平臺提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中選會日前宣佈「以核養綠」公投案達連署門檻,將綁11月24日大選。反核團體25日集結在中選會外抗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指出,「以核養綠」只是意圖恢復核電的騙術,其實跟綠能並無相關,目的只為核電相關產業爭取一線生機,呼籲民眾向核電說不,在公投第16案投下不同意票。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的蔡雅瀅律師說明,「以核養綠」公投說主張,將已用了三十多年即將關廠的老舊核一二三廠,再申請繼續延役使用,工程品質破爛拼裝的危險核四廠還要續建重啟,核一二三廠運轉執照到114年底將全部到期,「過期的食物大家都不想喫,過期的核電廠如何冒險接受?」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賴曉芬也表示,這段期間以來,可以說近年臺灣討論能源使用熱度最高的時刻,「以核養綠」誤導大眾以為他們的意是指核電當作綠能的過渡能源,事實上卻反對再生能源的發展,反而是擋綠養核,抹黑再生能源不遺餘力,推崇核能卻對核電產業背後的利益與分配避而不談,只想阻擋能源轉型的進度,能源轉型的過程不該再被假訊息矇蔽,這對於能源政策的公共討論並無益處。

▲▼環團抗議以核養綠。(圖/全國廢核行動平臺 提供)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核電廠長期對漁業、海洋生態的負面影響,「有人關心注意嗎」?(圖/全國廢核行動平臺 提供)

全國廢核行動平臺提到,「以核擋綠」領銜人黃士修為了衝自己公投案的投票率,要大家放棄思考,放棄檢驗其他各案的論證,喊出「十項全能」這個不論從名稱來講或內容來講都毫無邏輯的口號,要大家十案全部蓋同意,用公投當作民粹操作,不但不理性,還將民眾當做傻瓜,可以看出為了推動核電復闢,不擇手段,實在令人遺憾。

反核團體指出,如果為了所謂的經濟發展而不斷地增建各種電廠,都只是填補永遠無法滿足的電力缺口,反核不只是反對具體的發電手段,更深層的意義是對過度仰賴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發展的反省,能源轉型纔是邁向能源自主與能源安全的思考與戰略。

▲▼環團抗議以核養綠。(圖/全國廢核行動平臺 提供)

▲全國廢核行動平臺表示,以核養綠反對方辦事將成立後,陸續將公佈各種資訊說明以及論述理由,努力闢謠並釐清能源真相。(圖/全國廢核行動平臺 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