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媒體報道,從去年東京發生的虐童致死事件開始,一直到今年1月日本千葉縣再次發生類似案件,一名小學4年級的孩子因受虐待導致死亡。這樣的慘劇引起日本社會多方關注,也給日本政府帶來了輿論壓力。

面對兒童因爲被虐待導致的生命安全問題,近日,日本內閣會議開始了他們的動作,他們開會通過兩項法律修正案,體罰兒童或將被視爲違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表示保護孩子的生命是作爲大人的基本責任,在這樣的強烈決心下,日本政府也將強化防止兒童被虐待的決議。

據瞭解,《兒童防止虐待法》和《兒童福利法》的相關修正案已經在內閣會議上通過,至此,父母對孩子的體罰違法或將被首次寫入法律。同時爲了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政府部門也會在兒童保障機構配置更多的醫生和律師,切實維護孩子的利益。

但值得一提的是,修正案中目前並未規定對違法者的懲罰。也沒有明確對“體罰”孩子的定義,究竟怎麼去衡量。內閣希望此決議在國會中通過,目標是在明年4月正式實施。

對於日本政府防止孩子被虐待的決心和行動,引發衆多網友討論,網友對此也是爭議不斷,有支持,也有質疑。

有的網友覺得這樣的做法很好,認爲好的父母對孩子很重要,更需要規範父母的行爲,一旦父母傷害了孩子,可能孩子一生都會有陰影。

也有網友提出質疑,覺得熊孩子不揍怎麼行,但隨即有網友指出體罰孩子並不能真的解決問題,只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孩子以後遇到事情也會習慣用暴力去解決問題,並表示用暴力體罰孩子的父母雙商都不高。

還有網友提出恩威並施纔是教育孩子的正確之道,並且表示懲罰孩子不一定是要體罰孩子,這樣的基本概念是要分清楚的。

的確,從很多網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出,他們並沒有分清楚虐待孩子、體罰孩子和孩子做錯事要受懲罰這些概念有什麼不一樣。事實上,他們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首先,父母需要明確一個觀念,孩子犯錯了一定要接受懲罰,但是懲罰孩子並不代表要進行體罰,可以採取其他的方式,比如縮減孩子的娛樂時間、一個月內不給孩子買玩具等,這些都算是懲罰,也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並不是以武力進行的,不會給孩子的身體和心靈帶來毀滅性的影響,反而會讓孩子去反思自己的行爲,進行改正。

其次,父母需要知道以暴制暴的行爲,只會導致惡性循環,並不能真正幫助孩子去成長和進步。很多父母本身脾氣就不好,遇到孩子犯錯就會大動干戈,甚至忍不住動手去打罵孩子。這樣的行爲只會加劇孩子的叛逆心理,也會滋生孩子的恐懼,孩子會複製父母的行爲,去解決問題。

最後,對於虐待孩子,有些父母本身心理就是不健康的,這樣的人格就是有問題的,一定要及時去看心理醫生。只有健康的父母才能養育出陽光的孩子,也只有良善的教育才能讓孩子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希望所有的父母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