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報移動傳媒4月6日訊 4月6日,全市殯葬服務單位共接待祭掃羣衆約113.4萬人,創祭掃高峯。清明節,對殯葬服務行業的人來說,可能是全年最忙碌的時間,比如96000重慶殯葬服務熱線的接線員們。24小時全天候在線爲市民服務的他們,是節日裏的一抹靚麗風景。

  96000殯葬熱線開通4年 一年接聽2萬餘求助電話

  2015年1月1日,重慶市民政局正式開通重慶96000殯葬服務熱線,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負責運行和管理。該熱線作爲重慶首個殯葬公共服務平臺,由熱線電話、網站、微信公衆號組成,爲市民提供殯葬業務辦理、政策諮詢、投訴建議、悲傷撫慰等服務。

  市民需要辦理殯葬業務時,熱線電話可以使市民直接與殯葬服務單位聯繫,供需雙方直接交流,減少中間環節,讓市民清晰瞭解殯葬服務流程、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收費標準等,從而自願選擇服務單位及服務項目,放心消費,明白消費,避免以往信息不對稱而被部分非正規殯葬中介趁機漫天要價,減少上當受騙現象。而且,還能夠有效遏制非法殯儀車運輸遺體、佔用公共場所搭設靈棚等不法行爲。

  2018年全年,96000殯葬服務熱線共接聽電話20084個。截至2019年3月31日,熱線共接羣衆來電69465單,爲羣衆節約喪葬負擔近2億元。

  80、90後年輕女孩堅守一線 一天接聽70餘個電話

  殯葬服務熱線,是一條連接死亡訊息的生命線,服務熱線班子由15位年輕的80、90後女孩組成。微笑服務、仔細聆聽、答疑解惑是她們的使命。在殯葬服務熱線的辦公室裏,80後女孩羅希正在接聽電話,爲市民提出的殯葬問題作解答。羅希稱,一個電話的時長在20分鐘左右,每天像這樣的電話至少有70個撥打進來。

  “我們是24小時輪班制,經常回家都很晚了,最開始踏入這行的時候,身邊的家人朋友都不是很理解。但我自己是比較喜歡的,在接聽電話的時候,能幫到了不少人,我覺得很有意義。”羅希稱。她從26歲進入殯葬行業,已有整整4年的時間。對她來說,最悲傷的就是從電話裏聽到親人的死訊。“有一次我值夜班,接到了一個諮詢電話,起初都是正常交流,一直到電話裏提到了逝者名字,正是我的親戚,瞬間,我眼淚就出來了,心裏特別悲傷難受。電話一個接着一個,雖然情緒不好,但還是要剋制,做好微笑服務。”羅希說。

  “悲傷撫慰”背後的社工們:讓活着的人走出悲傷

  悲傷撫慰既是殯葬服務的一個分支。親人離去會給親屬造成情感、生理、認知和行爲上的不良反應,不僅使喪親者的生活陷入混亂,同時也會危及喪親家庭和諧和正常功能的發揮。在96000殯葬熱線上,針對特殊人羣,熱線會安排社工與喪親者聯繫,通過傾聽、同理、支持、陪伴、靜默等專業技巧和方法,讓喪親者及其家庭儘快地從悲傷中解脫出來,步入正常的生活狀態。

  冬青社工胡玲告訴記者,2019年1月至今,冬青社工通過入戶走訪的形式,爲喪親家屬提供情緒疏導、心理慰藉、社會融入等服務,共計服務9人。服務對象分別有中年喪偶、中年喪母、意外去世及中年喪弟,且已有7名喪親家屬在社工人員的陪伴下走出過哀傷期,重新融入社會,2名喪親家屬正在接受社工人員的撫慰及需求評估。

  “每一個喪親者,我們都是定製化的服務,每個星期都會給他們做心理疏導,最快的一兩個月,長的則是一年多。”胡玲說道。

  “我們最想看到的,就是讓活着的人走出悲傷。”胡玲說。在她接觸的案例中,有經歷心理疏導走出了喪親悲傷的,也有的一直都無法走出來。“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士,主動找到的我們。她的母親去世了,父親天天以淚洗面,走不出來,一家人都十分痛苦。”胡玲說,隨後在社工們的幫助下,經歷4次面對面交談式的心理疏導後,她的父親慢慢地接受並放下老伴去世的事實,淡化掉悲傷的情緒。

  胡玲告訴記者,在面對了這麼多案例的她,有一點想分享給所有人,那就是遇到親屬離世,不要阻止家人哭泣。“其實我們平時聽得最多的就是親人在身邊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樣是不對的,這樣堵住了情緒宣泄的窗口,更難走出來。哭其實一定程度上,更利於疏導情緒。此外,還可以配合一些技巧來疏導。比如這個案例裏,我們給了家屬很多方式方法,包括幫助老人轉移注意力,培養其興趣愛好,尋求社交支持等等。”胡玲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