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 家國情

  東風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裏長眠着761位爲祖國航天事業犧牲烈士。他們中有將軍、士兵、科技人員,還有普普通通的工程建設者。清明前夕,兩位60多歲的老人從家鄉山東海陽趕赴戈壁深處的東風航天城,他們來看望未曾謀面的父親。

  辛洪明烈士是一名鐵道兵。1959年6月,正在修建清綠鐵路的辛洪明,在一次機車相撞事故中不幸犧牲。由於當時的特殊背景和嚴格的保密制度,辛洪明家人只知道他犧牲在遙遠的大西北,其他一無所知。父親犧牲時,姐姐辛文芳只有兩歲,弟弟辛文超才四個月大。

  在同爲鐵道兵後代張閩的幫助下,今年清明,辛洪明的子女終於找到了長眠在東風革命烈士陵園的父親。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爲發展“兩彈一星”工程,組織十萬大軍開進茫茫無邊的瀚海沙漠。辛洪明所在的鐵道兵第十師,擔負建設清綠鐵路的任務。

  1958年11月清綠鐵路施工現場

  這是一條在地圖上無法找到的鐵路,因爲它通向一個當年極爲神祕的地方——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這也是祖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唯一的一條軍管鐵路,被人們稱爲“通天之路”。

  我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衛星都是從這裏運往發射場。

  1960年10月,我國第一個衛星發射中心在茫茫大漠深處拔地而起。在整個建設過程中,303人傷亡,38人殘疾,但與辛洪明烈士一樣,出於保密考慮,他們的犧牲和他們的名字一起,悄然隱入了歷史厚重的帷幕。

  近年來,隨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這些航天英烈們塵封多年的故事,也漸漸被世人所知。

  在東風革命烈士陵園中,至今仍有九塊無名烈士墓碑。

  這些無名烈士他們是誰,有着什麼樣的故事,如今已無從考證了。但他們爲中國航天事業建設作出的貢獻,將永遠被我們銘記。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些有名的和無名的英烈,他們的青春熱血揮灑在這片荒漠戈壁,他們的精神激勵着一代代航天人在徵戰太空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記者: 孔祥鵬 李昀錫 劉倩倩 吳昌珂 崔曉昕 王紹茂

  編輯:吳俊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