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2小鎮換宿第一天﹣來自北京的冶青

2015922日下午四點,臺中的朋友把我送到了小鎮文創所在的南投縣竹山鎮頂橫街1號報到。我在這裡即將體驗小鎮文創提供的跨度八天的用體驗、作品、或研究換宿的旅程。

由於換宿一般以大學生居多,而現在暑假剛過,所以也意味著換宿季剛剛結束。像我這樣年過40又從大陸來的換宿生應該更是不多見的。看見頂樓房間裏的大通鋪只安排了我一個人,這樣豪華的待遇凸顯出我的孤獨,這也是我沒想到的。估計小鎮文創的工作人員也對我充滿了好奇。

但他們不知道,小鎮文創與天空的院子的故事在我心中是一個傳奇,從今年5月第一次聽到培鈞的故事,到深入細節瞭解後,更加受到培鈞的創意與精神的感召,於是在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劉蘇娟老師的幫助與推舉下,我千里迢迢地從北京趕來了。

竹山的故事從今天開始正式拉開帷幕,一個個鮮活的本地的、外地的'竹山人''在今天的小鎮上接連不期而遇。

小鎮文創負責接待我的工作人員小陳與小鄭,他們一個87年,一個89年,選擇到竹山來工作,這種離開都市生活的勇氣並非每個年輕人都能具備;下午報完到在小鎮隨便溜達,偶然遇到的林圯老街上的精於木工雕刻的茆老爺子,已經幾代人居住在這裡,但現在只有他和老伴還在鎮上,守著家裡的山林與耕地,兒子孫子都在臺南;而晚上參加竹巢學堂公益培訓活動,又與響應文化部號召下鄉展開公益藝術培訓的林老師、拋下未完的課業跟著媽媽來參加藝術培訓的國小三年級學生、幾位在竹山鎮的社區發展協會從事公益事業的年輕人相識⋯⋯短短的幾個小時,他們從各自的生活中走到我的面前,如此鮮活。這讓我下午初到小鎮文創報到,得知過了換宿季,油然而生的失望與孤獨感完全消失。晚上一人躺在大通鋪上,彷彿透過房頂可以看到星空,心裡此時充滿着對未來幾天的期待。

我想,是不是可以做一套《竹山人物誌》,可以是書籍,也可以是一個聲響志,活著就是一個長期跟蹤的紀錄片。通過他們來講述竹山的的歷史與變化。這其中可以有祖祖輩輩生活在竹山的人,或者是從外地來竹山打工、創業的人,以及到這裡來做公益事業的人。有老人、中年人、年輕人、小孩,就像我今天遇到的人,他們都是鮮活的,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自己的故事的人。這些故事傳承的是新的竹山精神,他們可以IMG_8279.JPG IMG_8280.JPG IMG_8281.JPG IMG_8282.JPG IMG_8283.JP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