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被作歐洲經濟的“發動機”,但目前工業前景令人擔憂,訂單繼續下降,PMI指數繼續下降,一些專家甚至認爲,下降趨勢就像“自由落體”,他們希望中國作爲最大的貿易夥伴,能夠在其經濟刺激政策方面給德國經濟帶來轉機。

  德國聯邦經濟部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德國工業訂單較上月下降4.2%(1月份下降2.1%),爲2017年1月以來的最大降幅,較去年同期下降8.4%,爲2009年8月以來的最大降幅。聯邦經濟部(BMWI)表示,“在未來幾個月,特別是國外需求的減弱,德國工業的前景將繼續是呈現不樂觀的態勢。”

  德國製造業約佔整個經濟的五分之一。此前,德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80個月來的最低水平:44.1。這個數字低於2月份的47.6,也低於預期的44.7。這是該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低於50。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是反映經濟的變化趨勢的重要指數,50是繁榮與衰退的分界線。

  路透社4月4日報道稱,由於出口下降,2月份德國工業訂單出現了兩年多以來的最大跌幅。一些頂級機構預測,2019年德國經濟將從去年9月的1.9%調至0.8%。路透社的調查顯示,全球經濟疲軟、英國脫歐,以及貿易摩擦,都讓德國製造業以2012年7月以來最快速度萎縮。

  德國工業幾乎處於"自由落體"

  德國五大主要研究機構,包括德國經濟研究所(DIW)、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和哈雷經濟研究所(IWH),4月4日聯合發佈了一份報告,將德國2019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去年的1.9%降至目前的0.8%,2020年保持在1.8%不變。

  德國經濟學家對經濟衰退的速度感到驚訝。德卡銀行(deka bank)高級經濟學家安德烈亞斯·舍爾(Andreas Scheuerle)在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最新數據令人失望。全球經濟形勢再次使德國工業陷入困境”,但他還說,“全球經濟目前處於大幅轉向狀態,動力主要來自亞洲。”

  巴登-符騰堡州銀行(LBBW)的經濟學家尼科拉什(Jens-Oliver Niklasch)則更爲悲觀,他直言不諱的指出“目前德國工業界幾乎是在自由落體”,他認爲一大原因是英國脫歐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英國是德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之一,未來與歐盟的關係也不確定。

  期望於中國帶來轉機

  據路透社報道,一些專家認爲,中國的發展可以給德國工業帶來機遇和希望。

  德國VP銀行首席經濟師託馬斯·吉澤爾(Thomas Gitzel)表示:“目前的訂單規模表明,德國經濟正處於下行趨勢。”他還指出,“經濟衰退的持續時間主要取決於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以及它能給歐洲帶來積極影響的時間。”

  中國國內增值稅從2019年4月1日起迎來大規模減稅,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降低稅率、擴大抵扣、留抵退稅、加計抵減,同時,財政部宣佈了新一輪的基本建設計劃。2月18日,新華社援引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連續第三年成爲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爲1993億歐元(約1.5萬億元人民幣)。

  2018年,德國從中國進口1062億歐元,向中國出口931億歐元。德國對華貿易逆差約130億歐元,連續第三年下降。根據最新數據,去年中國是德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也是德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總經理總經理尤爾根·弗里德里希(Jurgen Friedrich)表示,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正在逐步減少。”這表明,中國市場對德國的製成品越來越感興趣,中國一如既往地是德國重要的出口市場。”

  此外,數據顯示,荷蘭是德國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爲1894億歐元;美國是德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爲1780億歐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