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從上個世紀90年代被麻省理工學院提出以後,到2005年纔開始真正將物聯網應用到實際中,而物聯網需要的技術支撐就是,第一:由某一個大型中央服務器給每一個物體標記一個唯一的網絡地址。第二:人工智能,把冷冰冰的機器互聯起來,如何實現對話並智能化,還是需要人工智能的輔助。第三:M2M的標準和通訊協議的標準,如果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標準,談什麼地球村和萬物互聯?

華爲又一項大手筆:把物聯網覆蓋1座島嶼,供2萬人共享全智能生活

從以上技術驅動中,華爲有幾大優勢:

第一:由於萬物都可聯網,並且需要一個唯一的標識,那麼IP資源顯得極爲重要,顯然物聯網的出現也催化了IPV6的發展,華爲雖然不是全球IPV6的規則制定者,但是參與程度很深,權重也很大。在國內,華爲是當之無愧的IPV6領導者,隨着5G話語權越來越重,華爲在IPV6上的全球規則制定者中,地位提升了很多。

第二通訊協議,說到通訊協議,華爲當之無愧,物聯網跟互聯網最大的區別就是,交換機和路由將成爲更加重要的環節,不僅僅需要作爲信號的轉發,很可能還需要解析不同的物聯網信號(前文中說過,現在物聯網通訊協議並未完全統一),所以解析也變得至關重要。而這正是華爲的強項,而5G的到來,基站的鋪設致使華爲在物聯網領域走的更遠。

第三Web3.0,在工業4.0推動之前,Web3.0其實已經展開,Web3.0完全到來的標誌就是:虛擬財富的普及,以及虛擬貨幣真正得到了全球認可。那麼這根物聯網有什麼關係呢?Web3.0將可以管理VoIP與IM,這就是解決了PC終端或者手持終端,通過Web3.0的UI界面,直接跟機器對話,跟機器通訊的可能。而計算機也可能被雲計算機所取代。

華爲又一項大手筆:把物聯網覆蓋1座島嶼,供2萬人共享全智能生活

並不是說有了以上三種技術之後,就可以在物聯網領域強勢發展,還需要資源整合的能力

華爲在2019年3月份,就實地實驗了這項技術,在福建福州的一座小島上,因爲要舉辦一項全球的展會,華爲提前一年部署,在大約佔據1.1萬平方的主展廳的,搭建了500個展點。華爲通過網絡分佈,利用5G信號基站把整個小島劃分成20個區域,可容納2萬人,每個區域有個中心網絡控制器,而在整個島嶼的中心位置,又建立了一個大型的服務中心。形成整個物聯網絡。

這座島上都有哪些黑科技呢?

華爲又一項大手筆:把物聯網覆蓋1座島嶼,供2萬人共享全智能生活

一、登記人員可以不需要任何手續入島,非登記人員會被攔截。這全是依靠入園區的人臉識別技術,通過攝像頭和紅外感應進行甄別。而入園之後會有一個名爲“安迪”的機器人引導,園區建立多個AI幫助站,隨時隨地可以呼叫AI機器人進行指引。

二、在逛園區的時候,不需要任何記錄,如果有看到感興趣或者需要做筆記的,只需要呼叫“小微”(一個智能助理),可以根據人臉識別和聲音等,單獨記錄每個人的會議紀要,並且可以充當臨時翻譯。

三、安全:電子圍欄智能化,能夠甄別陸地和空間中的移動物體,並且自動甄別是鳥類還是其他人類等活動體,這樣,WIFI覆蓋整個園區,任意一個AI幫助站均可一鍵求助和一鍵報警。其他互聯網所能實現的功能,就不再一一累述了,這園區感覺像是未來都市的雛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