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現在的CDN 已經漸漸發展開 不再是對於靜態內容的加速服務

借用一張騰訊雲動態加速網路介紹裡面的圖

實際加速已經可以分為 傳統靜態加速 , 流量更大的流媒體加速 和 相對新型的動態CDN

動態CDN

非依賴於緩存數據,而是通過對路由、協議等的優化來實現加速,因此在跨國、跨運營商這種質量差的網路中有比較好的表現

將域名CNAME到加速平臺後,加速點伺服器就能接收到用戶數據包,HTTP通過域名(TCP/UDP根據埠查找配置),伺服器根據配置獲取源站以及到源站和到路由的信息,並選擇路由將數據轉發往目標源站。

每個加速點有接入和中轉雙重身份,直接對接用戶客戶端或源站的定義為接入點,接入點收到的數據一般通過私有協議網路發往中轉點,中轉點之間也通過私有協議網路傳輸。

私有協議網路實際上是可信傳輸的協議,支持流量控制、擁塞控制、快速重傳等,可以消除握手的時間,使傳輸控制更靈活.根據鏈路MTU大小進行切片發送,減少報文重組

而傳輸TCP、UDP數據時,內核模塊會捕獲並修改TCP/IP包,將數據包發送到加速網,同時在加速網註冊,以此實現對用戶透明的動態加速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傳統靜態加速沒有了優勢,靜態加速不需要實際主機的參與,他們的加速實際上往往不是同一個量級的,也就是說我們傳統的對於CDN友好的一系列的靜態化和其他類型的優化依然十分的重要.然而他只是為開發者提供一種額外的加速方式.

流媒體加速CDN

這一類型的CDN致力於解決的是流量費用問題,往往把焦點集中在鑒權上

必須阻止那些非正常來源的請求,避免流量的額外開銷,比如常見的referrer鑒權,時間戳鑒權,甚至有的項目還採用專門的鑒權伺服器來做出處理

同時這一部分CDN也要解決源站壓力的問題,比如建立合理的CDN緩存,以及合理的回源機制,畢竟為回源準備的伺服器往往並沒有多麼變態的服務能力

當流媒體加速CDN面對直播類的場景時 邊緣節點到中間源 中間源到轉碼伺服器 轉碼伺服器到企業的真實伺服器之間,其實也是把類似動態加速網路的優化處理和相應的LB(負載均衡)策略引入到整個加速流程之中.

PS:現如今其實直播類雲服務,比如騰訊雲阿里雲,他們在自己的雲服務上實現全套優化之後的直播類服務為實際客戶解決了太多的問題,也大大的降低了直播類應用的落地難度,如果一個企業的技術能力有限,這個車輪真的可以直接用不要太方便

防止DDOS

甩鍋啦甩鍋啦~ 都是雲服務商的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