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個傳奇古事,在三國演義里只是說劉封判逃,但故事的原形,可能羅慣忠先生並不知道,劉封當年住守的上庸國就是現在的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在竹山縣的古上庸國志中,清楚記載在這段故事,但也是根據民間傳說故事編寫,我有幸看過,也多次聽過這個傳奇故事,下面就由我為網友們講講這個傳奇故事。

據傳當年關羽兵敗走麥城,曾派幾支求救隊搬救兵,因麥城與上庸距離最近,求救隊最先到達上庸,劉封以要防秦地(現在的陝西)為名巨不救願,救兵曉之以義,劉封惱怒,隨即殺了求救兵。幾天後,關羽被伏,隨招殺害。

半月後張飛知道此事祥細經過後,隨即帶了小隊人馬,用厚木做了一個超大木鼓,內釘尺長鐵釘無數根,樂隊隨行,吹吹打打來到上庸,說劉阿斗無用,劉備多次要封劉封為太子,都因關羽阻難,不能隨願,現在關羽己死,特持劉備聖旨,接劉封到城都,接太子之位,劉封大喜,隨跟隨張飛出行。

張飛用巧計騙得劉封出城,把劉封裝在大鼓之內,封皮釘死大鼓,讓大兵抬起大木鼓到上庸城東的高山上,從山頂把木鼓滾下,落在上庸的堵河讓其隨水漂流。說來也怪,堵河的水由西向東流入漢江,劉封的大鼓從東山坡滾下,不是流入漢江,而是在堵河漂漂悠悠—路西行了兩公里,抱上庸城轉了半個圈,到達城西不再前行。後人把這個地放叫「懸鼓州」。滾劉封的山坡叫」太子坡」。幾天後小兵們打撈劉封屍體按葬在城西的山上,其墓現是重點文物保獲地。

劉封在上庸住兵有三萬多人,他為什麼不去救關羽,或許真與封太子有關,據說就因為爭太子位與關羽鬧翻,劉備重義,貶劉封住守上庸。關羽的死也使劉封走向了徹底死亡之道。

你或許有不同意見,請點評留言。


三國時期,在理法上來講,認了別人當兒子,那就是親兒子了,起碼在明面上要做到像親父子一樣。同理,結義為兄弟之後那就是等同於親兄弟了。有了這個倫理前提,我們再談一談劉備的義子劉封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死亡的。

劉備一直到自己44歲的時候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劉禪。在此之前,劉備擔心自己無後,便認了寇封當兒子,改名劉封。所以說,劉備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認的劉封當兒子的。在劉備進位漢王的時候,劉禪只有12歲,劉封比劉禪大六歲以上,顯然作為儲君更合適。劉備也猶豫過立劉封還是劉禪,為此還遇到過朝臣不小得非議。但是劉禪畢竟是親兒子,心裡估計也嘀咕過要是沒有劉封就好了。但是劉備畢竟仁義,在立劉禪當太子的同時則封了劉封的官。可以說此時劉備與劉封之間已經開始產生裂痕了。

劉封最讓劉備難以忍受的事是劉封和孟達拒絕發兵救關羽這事兒,這直接導致關羽敗走麥城,兵敗被殺。殊不知,無論是論情誼還是重要性,劉封絕對是比不上關羽的。劉備雖然恨劉封,可是還是忍了。這時候可以說,劉備想殺劉封的念頭雖然還未形成,但是也為此埋下了伏筆。

直到有一天劉備跟諸葛亮聊天,諸葛亮說,劉封在你百年之後肯定難以控制,他性格剛烈有野心,你兒子劉禪可能會搞不定它。劉備是極相信諸葛亮的,真的在心裡擔心自己兒子的未來起來。再加上之前的種種事情,劉備就賜劉封自盡了。

劉封的死,除了自己作之外,還有就是處在了一個尷尬封位置上,不管怎麼說他都只剩死路一條了。


文/搞哥讀史一、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三國志·劉封傳》

只看三國志的記載,劉封死亡的要點有兩個:一是拒絕救援關羽,二是諸葛亮的進言。而劉封當時可謂是劉備手下的一員猛將,記載中武功也不可小覷,曾經聯合孟達逼降申耽,和幾位大佬一起平定益州,攻無不克。

為什麼劉備這麼輕易就殺了劉封?真當是因為諸葛亮的一句進諫?

二、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三國志·劉封傳》

劉封這個養子是怎麼得來的呢?原因是劉備那時候還沒後代,擔心自己沒有子嗣繼承家業,就找了個外甥,還給改了姓。當然了,繼承家業是一回事,當時考慮的或者還有一點——自己後繼無人,難保兩位結義兄弟不會對這份家業起心思。不過不管如何,劉備還是領了個養子——劉封回來。

劉封悲催就悲催在劉備遇到諸葛亮的那一年,劉備的親生兒子——劉禪出生了。

在建安24年,劉備給兒子的冠禮是有多隆重辦多隆重,再看看劉禪劉公嗣,名字表字都說明了劉備對他的態度——立太子。

在劉備有了繼承人以後,劉封的身份、地位就變得很尷尬了,甚至會被猜忌——不管你有沒有想過,我覺得你想過就夠了——「我當了這麼久兒子白當了?」;另外,這時候劉封甚至可能會被捧上龍椅——朱元璋杯酒釋兵權就是這麼回事。

一個已經沒了用處、可能擋著自己兒子繼位、甚至可能會養虎為患、既有實權又有擁護者的養子,下場和結局都已經可以預見。

三、

以足下之才,棄身來東,繼嗣羅侯,不為背親也。——《三國志·劉封傳》

這句話是孟達在信里對劉封說的,說出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劉封跟了劉備之後,三國志也是記載了他對劉備忠心耿耿,四處征戰;劉備在有了劉禪以後,或者會有些擔憂,但是憑藉劉封的忠心和諸葛亮的謀略,出大事的可能性還是不高的。但是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劉封回去自家是有繼承權的,他的父母親人卻在曹魏那裡——你說你忠心,主觀上我也相信你,但是客觀條件不允許啊。

劉備或者想到了或者沒想到,但是諸葛亮是肯定考慮到了。不管最後劉備是否搖擺不定,還是說已經跟諸葛亮通過氣了,諸葛亮都必然會進言殺了劉封——更何況有足夠充分的理由。


劉封本來是繼承劉備的衣缽,但是很可惜的是,不久之後阿斗出生了。從那一刻開始,劉封的悲劇就註定了。

劉封是一個情商比較低下的人物,當劉禪降生之後,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明顯偏向於劉禪的時候,他並沒有明確的警醒,沒有做任何的防備,當然劉備對他也是完全的信任。

劉備的能力非常好,諸葛亮對他的評價是剛猛,而且劉封也完全展示了實力,在劉備漢中稱王之前,劉封一直把自己當成劉備的繼承人。有些人比較推崇劉封封他為百戰之神,劉封基本上能對得起這個稱號,從跟隨諸葛亮入川,一路是披荊斬棘,從無敗績。劉備對他也是信任,孟達進攻上庸的時候,他派劉封一路而行。

但是當劉備漢中封王,立劉禪為王太子。劉封得到的是劉備為他量身定做的副軍將軍。這個時候劉封才醒悟過來,後來關羽圍攻樊城久攻不下,劉封也拒不援助,理由非常簡單關羽是站在劉禪那邊的。

兵敗之後回來劉封也沒有想到說要投靠魏國,這個時候諸葛亮提醒劉備,所以最後劉備流著眼淚把劉封殺掉。劉封死的時候才醒悟說為什麼沒有聽孟達的話投降了魏國。這就是他自己作死的全過程。

從諸葛亮提醒劉備殺掉劉封的過程可以看得出劉封肯定在其間暴露出對劉備立劉禪為王太子的失望。而且他應該有所行為和行動,關於劉封的話題在蜀漢是禁忌,他的所有情況都沒有記載。


我認為劉封走向死亡有以下三點

1,拒援救關羽

當時關羽去攻打麥城,麥城是由呂蒙駐守,呂蒙是一員猛將,關羽可能沒把握攻下,就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前來相助,經多次邀請,都被劉封和孟達因上庸三郡佔領不久,不敢輕易離開為由而拒絕。之後,關羽戰敗,劉備知道此事後,傷心欲絕,則怪罪於劉封、孟達二人。

2,欺凌孟達,使得孟達投降於曹魏

他們二人因劉備責怪後可能不和,因此劉封奪取了孟達演奏鼓樂的樂隊。孟達很氣憤,對劉封也十分歹恨同時又害怕劉備治罪,於是修書一封給劉備,然後投降於曹魏。之後劉封再一次被劉備責備。

3,擔心劉封篡位奪權

劉備收劉封為義子之後,也有了正統兒子劉禪。那時劉禪還小,而劉封性格剛烈勇猛,又桀驁不馴。劉備考慮到自己死後,怕兒子劉禪難以駕馭,又擔心劉封會篡位。當然,以前也有義子篡位的同科。所以劉備藉此機會除掉劉封。


劉備早期無子,為安定軍民,認大戶人家的孩子劉封為義子,也是公開的接班人。

後來,劉備親生劉禪,禪自然為正統,封如何安置?可想而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