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山丘會發現怎樣的風景,真的是見仁見智。這個問題或來自於臺灣音樂鬼才李宗盛先生在2013年所發行的首張單曲專輯『山丘』裏的歌詞。而大陸的另一名音樂才子高曉松也在2017年做了"越過山丘"的歌,由楊宗緯主唱,向李宗盛致敬!

李宗盛先生在歌詞裏寫到:『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個山丘。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喋喋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喚不回溫柔。』

根據李宗盛先生的創作說明,在2003年他就醞釀了寫這首歌的想法,2004年他與林憶蓮小姐離婚,10年的時間才讓他能把這首歌寫出來,可以看的出來李宗盛在歌詞裏的每一個山丘,指的是人生中的每一件困難、每一道關卡,其實李宗盛和林憶蓮是歷經了千辛萬苦才能一起,但這段婚姻只維持了七年,會分手的原因有可能是兩人在一起後,發現婚姻生活磨蝕愛情,生活歸於平淡,失去了創作力;也或是女方覺得自己的事業正在向上發展,卻發現男方不進則退,已非當初她所愛上的那個意氣風發、充滿才氣的樣子;也或許如外界所說的有小三(但後來時間證明似乎是沒有)。

就如印度泰戈爾詩人所說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所以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心的距離,心包括想法與理念,若是有心、有愛,萬事都可以克服,若是是沒心、沒愛了,萬事都懶了。

或許李宗盛和林憶蓮之間就是這樣的故事,所以對李宗盛而言,越過山丘,發現頭髮白了、愛的人不在了,可能是對前妻朱衛茵有所抱歉、有所悔恨,也或是後悔當初自己沒有包容妥協,願意當一個成功女人的背後男人,陪伴林憶蓮度過正在重新起步的事業,那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越過山丘:

作曲 : 高曉松

  作詞 : 高曉松

  越過山丘,遇見十九歲的我

  戴著一雙白手套,喝著我的喜酒

  他問我幸福與否,是否永別了憂愁

  為何婚禮上那麼多人,沒有一個當年的朋友

  我說我曾經挽留,他們紛紛去人海漂流

  那個你深愛的小妞,嫁了隔壁的王某

  我問她幸福與否,她哭著點了點頭

  後來遇見過那麼多人,想對你說卻張不開口

  就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

  回到二十歲狂奔的路口,做個形單影隻的歌手

  就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

  逆著背影婆娑的人流,向著那座荒蕪的山丘,揮揮衣袖。

  越過山丘,遇見六十歲的我

  拄著一根白手杖,在聽鳥兒歌唱

  我問他幸福與否,他笑著擺了擺手

  在他身邊圍繞著一羣,當年流放歸來的朋友

  他說你不必挽留,愛是一個人的等候

  等到房頂開出了花,這裡就是天下

  總有人幸福白頭,總有人哭著分手

  無論相遇還是不相遇,都是獻給歲月的序曲

  就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

  去到六十歲停下的渡口,等著被一條小船接走

  就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

  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向著開滿鮮花的山丘,揮揮衣袖。


*歡迎關注頭條號、悟空問答號:臺灣自由行。如果有任何關於去臺灣旅遊、自由行的問題,請在 悟空問答 提問,並指名邀請 臺灣自由行 來回答!我們一定儘力給您最周全的答案!


《聽後感》

聽了山丘,心裡難受

說的都是心靈深處感受

一杯酒是否能解了憂愁

時不我與的憂愁

勇敢的追求,直至死方休

你的溫柔,能融化所有

所有的哀愁,都被幸福化作烏有

至死不渝的追求,能否靠岸停留

無奈的所有,還是另有他求

不再考慮顧慮,勇敢追求

不去追求,得不到所有

不求來生訴求,只求今生總有

不被命運左右

勇敢追求,直至死方休

越過山丘,有人在等候

奮鬥勇敢去追求

別等白了頭,已是後悔時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