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圈有哪些好玩的梗?


瀉藥。

最大誤解,沒有調查,很難說。其實不同圈子、不同玩法、不同階段的人,對事物的了解都不一樣。或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或曰「夏蟲不可以語冰」,或曰「雞同鴨講」。

常見的誤解如下:

誤解1,「戶外就是荒野求生,要帶把刀殺野獸,要鑽木取火」。

其實最常態的戶外,也就是徒步和露營,都是有計劃的,去野外最重要的是帳篷、睡袋、睡墊、炊具,整個過程按部就班、安全可控,不會出現喝尿、吃蟲子的事情。提前預知路線和天氣,攜帶相應裝備和服裝,掌握正確的行進和紮營技巧,可以玩的舒舒服服,不需要野外求生。

不需要您那些戰術防彈裝備跟外星人搏鬥,也不需要茹毛飲血。貝爺的荒野求生害了多少無知小白,帶把刀就進山了,三年後還沒出來~

誤解2,「戶外就是比誰能走,就是比誰能背,就是受虐」。

其實戶外除了徒步和露營,還有各種技術路線,比如登山、攀冰、崖降、溯溪,而泛戶外還包括釣魚、滑雪、自駕游等。

雪橇穿越:

技術攀登:

溯溪:

高海拔攀登:

自駕游:

另一種自駕游:

泛舟:

崖降:

各有各的玩法,並不只是像驢一樣走,需要很多技巧。

但是,了解路線,了解裝備,從而推導出本次路線選擇什麼裝備的能力,比只會走重要得多。再能背能走,你也比不上真正的驢,而驢,我相信它是不會搭帳篷的。

多依靠腦子,可以玩的很輕鬆,很開心,還健康。去戶外可以是為了享受自然,可以是為了獲得一份寧靜,也可以是為了玩裝備。

誤解3,「戶外的東西就是要結實,面料要厚實耐磨」。

實際上,絕大多數情況下戶外裝備都要背著走,所以,輕量化才是戶外品牌永遠的努力方向。要結實不假,但「厚」和「重」不等於結實。高科技面料就是又薄又輕又結實,那些很厚的面料現在只有低端產品才會用。

另外就是正確的使用。拋開使用方式談結實沒有意義。戶外羽絨服主流高端面料都是15D乃至7D面料了,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跟垃圾袋一樣薄。你說它不耐磨?請問你為什麼要穿著羽絨服在地上磨?

背包也是一樣,兩三公斤的主流背包,都過時了。今年最主流的背包大牌OSPREY也推出了輕量化背包,45L只有800多g:

誤解4,「戶外就是要背很多東西,就是要買個大包」。

其實大部分驢友是既不會打包,又不會選擇包里裝的東西,導致大包橫行。這張圖裡,露營裝備三大件的帳篷、睡袋、睡墊全都外掛,鍋也外掛,請問你包包里都塞了啥?10件衣服和一隻羊?

其實春夏秋三季,京郊兩日路線,我一個20來升的小包就足夠了,裡面裝了啥?1個雙人帳篷、一個0℃睡袋、1件60g填充的棉服、1件衝鋒衣、1條衝鋒褲、一套炊具爐具、3L水、足夠的吃的、頭燈、相機、移動電源、手台,外掛1個泡沫墊和1個馬扎:

為什麼跟上面照片里背個大迷彩包各種東西還塞不下的,有這麼大差距?同樣是滿足0℃的睡袋,她的睡袋估計壓縮後體積是我的五六倍大。一個一個加起來,越來越大,難怪大包還塞不下。大包塞不下,就要更大的包,背的就更多,就更累。

反過來講,我的帳篷睡袋都很輕,所以我可以背更多好吃的:

誤解5,「在戶外過的一定很苦,吃不好」。

見上圖。

以及下圖:

誤解6,「去戶外有帳篷,有衝鋒衣就行了,不需要太多知識」。

如果你去的是奧體公園還則罷了,如果去的地方天氣稍微差一點,反智,你要付出代價的:

不會選帳篷,還不會搭帳篷的下場

戶外必穿衝鋒衣可能真的算對戶外最大的誤解了吧?

衝鋒衣就是雨衣。所以……

大晴天你穿衝鋒衣……嗯,很帥,就是有點傻……

冷了穿衝鋒衣?我還是選大棉襖吧。

去戶外,穿著上最重要的其實是貼身層。速干,排汗,最重要。為什麼有時穿的很厚還很冷?你考慮過排汗的問題就明白了。

為什麼我去的地方又不熱,還晒傷了?哎?又是個知識點。

為什麼我的帳篷被吹飛了?

……

帳篷的設計難點是?

A防雨 B透氣 C防風

露營時保暖主要靠?

A帳篷 B睡袋 C睡墊 D篝火

cuben面料的優點在於?

A耐磨 B耐穿刺 C抗撕裂 D不吸水

雙硅尼龍和單硅比,優點在於?

A更輕 B更軟 C防水性好 D變形大


1.很危險吧,你們膽子很大!

2.你登頂過珠峰吧!

3.渴了喝泉水,餓了吃蚯蚓。

4.假期真多,一直在浪!

5.看見拿登山杖的就覺得很專業!

6.很能背,多大包都背得動。

7.露營時候蛇能鑽進帳篷與我們同眠。

8.玩水的湖有水怪,海里有鯊魚。


1、高估美景,以為身躺草地抬眼就見星河,很可能光禿禿的草地蟲子遍地爬,雲海日出什麼也見不著

2、輕視安全,以為背包跟著走危險有保障,但上了山啥可能性都有,腳下亂石雨季失溫瀑降意外,這都得注意好

3、戶外人都窮,以為入了山裡沒消費,沒錢就往山裡跑,實際上始祖鳥猛獁象分分鐘買破產

4、山上無美食,以為背著火腿麵包上山過苦日子,飽眼福就要委屈口福,其實背頭羊上山烤了也沒什麼大不了,麵條炒飯應有盡有(當然同行人要背得動)各種新鮮小野果更新你日常果蔬表


以為玩戶外很省錢

出門兒即戶外……這不就是最大誤解么…

戶外圈?大多數常識就是登山、徒步、荒無人煙……累…… 話說回來為什麼要有圈層要區別?

…戶外活動…山地運動…貌似區別有點大……


戶外門檻太高!

其實我想說,戶外的理念是出門了就是戶外!

OUTDOOR IS OUTDOOR!


一,戶外是爬雪山、過草地、穿越無人區,是攀岩、探洞,是不極限的極限運動。

二,戶外是肩扛大包、身穿硬殼、腳蹬皮靴,彎腰弓背,是不用扁擔的挑山工。

三,玩戶外要有錢、有閑、有體力,不是城市白領、藍領乾的事兒。


戶外裝備=軍品;

戶外裝備=勞保;

戶外=求生;

戶外=極限運動;

戶外裝備精良即可,不需要知識和技能;

戶外運動成本低;

戶外活動=戶外運動;

中老年人才玩戶外;

戶外屬於低級運動,類似上樹掏鳥下河摸魚;

戶外僅能作為愛好/職業


不知道算不算誤解,遇見過一個自稱戶外圈大神的人,人品簡直一言難盡。當然這可能是個個例,但是難免影響我對這個圈子的印象。

這個人的特點如下:

第一,天生的優越感,覺得自己無論什麼都是最牛b的。對於剛入門的新手,各種看不上,認為這些新手是玷污了他們高尚的戶外圈。

第二,「沙文主義」者,只有戶外圈是最好的圈子。認為只有戶外的裝備才是最好的裝備,戶外的服飾才是最好的服飾。其他什麼國際一線品牌,什麼國內設計師品牌,都是垃圾。

第三,懟天懟地懟萬物,看你不順眼就懟你。別人只能膜拜他,如果稍有跟他不同意見,他就會開始撕逼。

跟他聊天,只能給他當捧哏。之後見到這個人,我都會繞開走,沒辦法溝通。


謝邀

可能這篇回答略帶個人情緒和吐槽

1. 圈外人眼中商業性旅遊浮潛=潛水

交個錢插根管子背個罐

趴水裡被教練拖著看魚就能理直氣壯地說自己玩戶外會潛水了

至於水肺潛 自由潛 洞潛 夜潛 船潛都是些什麼

SSI PADI AIDA是什麼法蘭佐是什麼Guillaume Nery又是誰還是別指望她們知道了

2. 知道你玩戶外後三句話不離珠峰

腦子裡只有兩個概念「珠峰很高很難爬」「你登山?那你登過珠峰吧」

除珠峰之外再不知道任何一座高峰

麥金利 馬卡魯 希夏邦馬 k2等一概不知

並堅信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難攀登的山

3. 認為登山是一項說走就走一個人背個包往上爬就ok的運動

4. 圈外人眼中:登山=爬山=爬樓梯

「下次你登山帶我一起去吧」

「你之前登過山嗎」(高海拔技術型雪山) 「登過,廬山衡山黃山」

…… ???

5. 對於戶外圈中極限運動 圈外人分為兩派

A: 「好危險」 「我不敢」 「你好厲害」

但外界人並不知道危險點在哪

B:「你沒經驗別去了 這極限運動有危險的」

「還好吧,又不會真的死」

……???

不會真的死還跟你假的死???

圈外人不知道身邊玩戶外的一些人

面臨一些危險事態的嚴重性真的說掛就掛了

6. 「你們登山為什麼要自己背帳篷睡袋?不是有店子可以租嗎?還有野餐墊燒烤架可以配」

7. 「你喜歡玩戶外運動? 好巧,我也喜歡旅遊。」

第一次戶外活動,剛聽到三不借的時候很震驚啊!


謝邀,體力應該是真的好不是誤解吧,誤解莫非是很閑很有錢?


拚命掙錢買裝備,裝備關鍵時刻救你命。(買一件衣服萬把塊是普通人不能理解的)


以為玩戶外就是去個荒郊野外遠足攀岩,三餐而反,壓根不花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