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伯特‧马修斯(Robert Matthews);译者/朱怡康】

 

咒骂媒体夸大渲染不是什么难事,但有时错的其实是科学。

 

人人皆知政客会曲解统计数字,可是我们通常相信科学家不会这样做。毕竟科学家追求的是真理而非名气,不是吗?然而,有些耸动的研究令我怀疑是否如此。最近就有个例子:有篇报导说到了2050年,气候变迁将使英国与炎热有关的死亡人数暴增2.5倍。

这很像是在炒新闻,因此我特别查了实际的研究论文。那篇论文发表于严谨的研究期刊,作者群也来自颇具声誉的英国公卫机构。论文的结论的确是:到了2050年代,与炎热相关的死亡人数将增加257%。

也就是说,这篇报导没有夸大不实。但详读之后,我发现有误导之嫌的不是媒体,而是论文本身。报导中骇人的数据,其实是在推估气候与人口变迁将如何影响与气温相关的死亡率。英国预计会越来越热,因此与炎热有关的致死风险显然会上升。然而,这篇论文也发现,与严寒相关的死亡率会下降,作者群却没有对这点多加著墨。这实在很怪,因为与严寒相关的死亡率跌幅更大,因此整体来说,与气温相关的死亡率其实是下降的。

他们又是怎么算出炎热相关死亡人数大幅攀升的数据呢?很简单,只是把死亡率乘以2050年的预估老弱人口而已。由于老弱人口届时将大幅增加,所以与炎热相关的死亡人数自然也会急速攀升。简单来说,这跟全球暖化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与人口老化息息相关。

酸民大概会想:这样做还不就是为了搏版面?但不是每个人都买帐。例如协助记者评估新研究成果的英国科学媒体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对这误导人的「257%」就很不以为然。英国顶尖的统计学家、剑桥大学的大卫‧史匹格哈特教授(David Spiegelhalter)也说:「有人认为气候变迁被过度渲染了,而这篇论文的论述方式只会坐实他们的看法。」我也很常使用统计方法,对于他的感慨心有戚戚焉:只要你喜欢,你能利用统计证明任何事情。

若能谨慎灵巧地运用统计学,我们就能从资料中解读出重大线索。例如在二次大战期间,亚兰‧涂林(Alan Turing)和同事就曾以统计方法破解纳粹密码;2012年时,奈特‧席佛(Nate Silver)以类似的方法,成功预测美国总统大选五十州的选举结果。不过,统计也能唬人,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该在学校学习如何解读统计结果。

对于以奇闻轶事为基础、人数样本少的研究,或者用动物现象来比拟人类社会的研究,大多数人都知道要有所保留。但研究若提出相对高得惊人的风险数据,我们也要保持怀疑,毕竟某些不值一提的风险(例如被雷打到)即使暴增十倍,依旧不值一提。

此外,我们也得留意其他幽微的统计陷阱,例如以绝对数字而非改变比率所提出的说词。你知道与1950年代相比,现在七十岁以上的死亡人数多得惊人吗?乍听之下,有些人大概会觉得这很丢人。但更丢人的其实是:媒体与政客无法判断、或不愿承认这种统计说法很蠢。

 

【完整内容请见BBC知识国际中文版第35期(2014年7月号)。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