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醫院因出現病人受感染個案,院方高度戒備及加強防疫措施。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本港昨日爆出首宗懷疑醫院內感染個案。本港昨日新增十七宗確診個案中,其中一名九十三歲中風老翁,到博愛醫院入住五樓一個內科及老人科病房期間,曾與一名出現「假陰性」但後來確診的三十三歲年輕男病人同房,該男子由英法返港後出現咳嗽求醫,在隔離病房檢測呈陰性後,再轉至老翁同一病房共處兩日。事件引起○三年沙士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爆發憂慮,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午視察博愛醫院後指,有理由相信老翁在醫院內受感染,最大可能性由同房年輕男病人傳染,但亦不排除經醫護人員或共用醫療儀器間接感染,但他強調兩人都沒有進行霧化程序,判斷事件絕非8A病房的翻版。醫院稱該院有七十四名病人要隔離,一百五十名醫護及同房病人要進行病毒檢測。

  博愛醫院表示,該老翁上月十日因中風入住博愛醫院五樓一個內科及老人科病房,二十八日轉往八樓一個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四月一日出院,前日因發燒及嘔吐再次入住博愛醫院,入院時肺部有感染徵狀,獲安排入住監察病房,並抽取鼻咽樣本進行病毒測試,結果呈陽性反應,目前情況嚴重。醫院稱病人曾經入住的內科病房已經暫停接收新症,並會進行徹底清潔,並跟進病人潛伏期內曾接觸的員工及鄰近病人的醫學監察及檢疫安排。

  據初步檢視,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老翁同房有一名三十三歲曾到訪英國及法國的男病人,上月十五日開始咳嗽,十六日留醫博愛醫院,在隔離病房經病毒檢測後呈陰性,但有高血壓,因此在十七及十八日到五樓內科病房留醫,跟老翁同一病房但不同病格,共處兩日。她指該男病人在老翁身處的病格門口,但未有透露該男病人的病牀是否在走廊,初步認為老翁由男子傳染,是「唯一初步高危因素」。而該男病人三月十八日出院後,及後再入屯門醫院,二十七日確診。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指,老翁後來入住的八樓病房同一病格內,有另外四名病人,他們均未有病徵會被隔離,而醫護人員亦可能要接受醫學監察甚至隔離。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到博愛醫院視察,他說有理由相信老翁在醫院內受感染,最大可能是由同房後來確診的年輕男病人傳染,兩人病牀相距六呎,未確定傳染途徑,但估計透過量血壓、體溫、氧氣量等醫療儀器,又或由醫護派藥、派飯、換片時傳染給老翁;而且病房有家人探望、又或者不經意將病毒由另一病人傳染給他;加上老翁曾一度出院回家三日,未能排除由家人傳染,其家人亦要檢測。

  他指,跟兩人有關的醫護及病人都要做病毒檢測,經過兩次相距七日的檢測,亦要抽取環境樣本,要肯定醫院沒有傳播鏈及相關人士沒有感染,才可以放出醫院,以及重開該病房接收新症,他不認事件跟病房設計或醫療程序出錯有關。

  被問到事件是否○三年沙士威院8A病房大爆發翻版,袁國勇認為如今要調查傳播途徑,但兩病人都無使用高風速的呼吸儀器,不會重演當年情況,但不能排除院內可能有一至兩名零星病人在院內感染;而當今醫護人員有足夠保護裝備,受感染機會較低。他又指自己都是戴外科口罩進入病房,認為戴N95口罩的保護能力當然較好,但亦會影響血含氧量令人頭暈,無法集中精神工作反而更危險。

  博愛醫院表示有七十四名介乎二十一至九十歲,包括六十九名男及五名女病人需要隔離,約一百五十名接觸過病人的醫護及職員要接受病毒測試。醫院又稱一名社康護士於四月二日到病人家中為他進行更換胃喉等護理程序,該護士被衞生防護中心界定為密切接觸者,會安排進入隔離營接受檢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