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家庭氛圍讓我形成這樣的生活狀態,後來在學習上根本不開竅,雖然很努力地想學好就是沒辦法,如我所說不知道大腦在哪裡,就像舉重運動員不知道怎麼用你的肌肉,永遠也上不了臺階,最後越努力越學不好,學不好自己父母都會給自己壓力,變成負循環。

之後在社會上也是和學校一樣,不動腦,不思考,負循環,撞了很多年南牆,但一直都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有什麼事還有爸媽撐著 大概是21歲突然想改變,於是去到離家很遠的地方,一個人生活,喫了很多苦,更加認識自己理解了以前不理解的很多事情也摸索到自己為人處事生活的一些方法,雖然這樣的生活狀態讓我疲身心憊.但是我能感受到踏實快樂. 回家後如我所料地和父母生活很困難,很多裂縫, 問題來了,我到底是選擇以往二十幾年讓我最舒服的生活方式還是

現在正循環能具有學習能力但是不那麼舒服的生活方式呢

我試過了兩種狀態不能共融,謝謝


選擇以往二十幾年讓你最舒服的生活方式,並不是真的舒適,而且隨著年齡長大,獨立生存的需要,這種方式會越來越不舒適。比如,回家後如你所料地和父母生活很困難,很多裂縫

現在正循環能具有學習能力但是不那麼舒服的生活方式,如果能保持這種循環進步的狀態,這種方式會越來越舒適。如你所說,雖然讓你身心疲憊,但是你也能感受到踏實快樂。


喫自己的飯,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上,都不算英雄好漢。

越老越覺得小學思想品德老師教的東西簡直都是真理。


問題很長,描述也很清晰。本來因為有太多的人提了問題後,在我多嘴了又改問題,變得似乎我「答非所問」,所以我習慣把問題先照抄一遍。看你的問題,似乎不用這麼麻煩了。

我是習慣講故事來回答問題的。如果看不下去不怪你,怪我。

年輕的時候,我的一個小兄弟,突然問我這樣一個問題——

我覺得自己很悲催。從出生就不是自己能決定的,然後,隨著長大,一環扣一環的,一環環的就把我給套牢了。大學還沒畢業,我似乎已經看到了自己的一生:子承父業,娶妻生子、為父母養老送終。然後我的兒子也同樣,子承父業,娶妻生子、為我養老送終……子子孫孫就這樣無窮無盡。有沒有什麼辦法打破這個環呢?

我告訴他:你想到了這個問題,並且打算打破這個僵局?你有背負一輩子罵名,斷子絕孫的覺悟嗎?

我的人生我做主,為什麼會背罵名?為什麼要斷子絕孫?

對。這就是中國。中國人的特點,是決不允許任何人越雷池半步的。我就是個例子。我沒有孩子,也不打算要孩子。將來必是要斷子絕孫的。所以就有人罵我,說「天道好輪迴,上天饒過誰」。我招他什麼了?他們並不打算去了解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是因為你跟別人不一樣。只要你跟別人不一樣,就是罵你的理由。你跟別人不一樣,就已經讓他不舒服了。

所以,實際上並沒有「最舒服」的狀態。動腦子不動腦子都不舒服。

動腦子,你一定想到了,也一定知道將來會有各式各樣的不如意;

不動腦子,你也一定可以預感到,會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因為沒有照著他們想讓你受苦而做苦事去罵你。

也就是說,你如果願意照著別人對你的意願而活,你也一定會挨罵,和你不照著別人對你的意願而活一樣。

所以,與其都要挨罵,不如就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挨罵了,我至少也活成了自己。總比捱了罵,還沒活成自己要好。


舉一個做菜的例子:父母對你長時間的照顧你,讓你沒有學會做菜。

但是現在父母不能照顧你了,你需要自己做飯給自己喫。

學做菜的期間需要克服的問題有:買菜 買柴米油鹽 做米飯時,水和米的比例 炒菜需要放多少油 切菜 等等

期間剛實踐時,很有可能夾生 切菜時切到手,炒菜時被油燙到。這些困難都需要自己去實踐和克服。

而一個從小就有機會嘗試炒菜的人 事先把這一些炒菜的步驟全部實踐完了 所以炒菜對他來說,小case。

你會覺得喫著自己做的菜,會也很踏實,因為你再也不擔心哪天出現意外沒有人給你做菜了。

你現在要克服對就是,把練習的那個過程補上。但是有一點特別不公平,童年時期,學東西特別容易上手,因為這是人自然生長過程。但是成年之後再去回補童年的缺失的成長過程就需要花比童年多很多背的勇氣和心裡恐懼感。很多人因為克服不了這種心理恐懼,活在過去的陰影裏不願意邁出去。

克服炒菜的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就是克服恐懼戰勝自己的過程。但是更多的人可能會因為炒菜的過程中,燙到手而去責怪父母沒有時間給她做飯。

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而銳變的過程,總躺在舒適區裏是很舒服,但當危機來臨時 就會因為嚴重缺乏應對危機的能力而被淘汰。


謝邀,想做就做,不帶目的性,就像小孩一樣,看著電視,玩玩具聚精會神,老媽叫喫飯都聽不見。很簡單,就是想做,想看。


生活從來就不是愉悅的。舉個例子,如果只追求單純的快樂,為什麼不去吸毒?


謝邀

「任何事情只要你不享受,就不要做」

問題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我們開始違反自己的天性,於是問題出現了,於是你感到疲憊不堪。那清楚說明,在那件事情上你的天性得不到滿足。

如果你享受躺在牀上,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行為。

那就舞蹈、喫喫喝喝、歌唱!做你享受的事情。這是你的人生,不是別人的。彈吉他,吹笛子,聽音樂,譜曲。選你喜歡的事情。沒有人會為你決定。

你的問題來自於:你在聽從別人的建議。如果他們說你懶散,你就說,「那又怎樣?我懶,你不懶。所以你享受你的事情,我享受我的。我不會告訴你要一天睡12 小時。如果你只能睡6 小時,卻試著睡12 小時,你會有麻煩。別聽我的!」

別聽任何人的。記住,無論你享受什麼,就享受它,接受其後果,因為肯定會有後果。

你成不了富豪。如果你享受睡覺,你就成不了富豪;只有遭受失眠之苦的人能變富。那些不喜歡睡覺的人應該幹什麼?他們數錢、計算、計劃……你不會成為一個有錢人。

你當不了政治家,因為很多工作需要做。一個人必須不停的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總是急急忙忙,哪裡也到不了,卻總是往外跑,東跑西跑個不停。你不會是個政治家,你不會是個有錢人。但是,如果你能享受自己喜歡的事情,你會內心富足。

【我的方法是:聽從你的心,聽從你的天性。那就是你的命運,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完全接納你自己,不要譴責。那有什麼錯?】

但因為別人給我們灌輸的各種想法,我們總是在比較。有人工作 8 小時,賺不少錢,人也出名,銀行存款越來越多,而你在睡覺。

我自己享受睡覺。我上大學的時候,我是如此享受睡覺,以至於我的老師們總是擔心我考試過不了。其中一個教授非常擔心,以至於每次考試他都會來接我。不把我送進考場,他就放心不下,現在我逃不掉了。

但是如果你享受睡覺,這遠比任何考試、任何教育好多了。接受後果,那就沒問題了。不要盼著得到只有不懶的人能得到的東西,不然問題就來了。你想要工作狂得到的一切,但你人懶,你沒有得到它們。接著你很擔心,你被撕裂了。那種緊張破壞性非常強。

放鬆。如果你能工作 2 個小時,很好; 3 個小時,很好。一個人不需要很多東西。每個人都能賺到自己所需的錢——衣食住行。宮殿你蓋不起。

這就是我的基本方法:接受它,愛它,你就不會感到疲勞。你會比任何人都更充滿能量;你會能量四射。

謝邀。

這個還是看題主自己的需求吧。

覺得活著就好,那就前者。

覺得想要完成一些事業,那就後者。

以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