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驢甲。我曾經發過一條微博,說有一類朋友叫“原生朋友”,什麼意思呢,比如男生和女生談戀愛,介紹各自的朋友給對方認識,慢慢地大家就都熟了。看起來好像各自的朋友都多了很多,但是一旦兩個人分手,局面就有點尷尬,雙方會不可避免地面臨着要不要繼續做朋友的問題。

  分手後,那些因爲前任介紹而認識的朋友,還能不能繼續做朋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高中那會兒,我有一幫玩得挺好的同學哥們兒,後來我們中間的Q仔交往了一個隔壁班的女友,叫富兒,富兒那邊也有自己的一幫好姐妹,沒多久兩幫人就玩到了一起,一到週五,我們就組團出校門,氣勢十足浩浩蕩蕩。

  熱鬧日子沒過多久,團體解散了,因爲Q仔和富兒分了。

  大家各歸各隊,本來是沒有交集的兩支隊伍,因爲偶然的契機共同走了一陣子,現在決定回到原來那條道上。

  友情的結束,說起來總是唏噓,但其實一直都有跡可循,比如之前一起出去玩,我們和Q仔在唱歌的時候,富兒和她的閨蜜們在一邊玩自拍,我們聊傑克瓊斯的時候,她們聊的是Supreme。

  無論是興趣愛好還是消費水平,都不屬於同類人。

  當年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爲交朋友就是硬交,你熱情我開朗,我們就能做朋友。後來發現哪有這麼簡單,每個人心裏都藏着一個篩選機制,最後能不能玩到一起,都是靠着層層篩選下來的。

  只不過因着一段戀愛,大家心裏的這個篩選機制被暫時忽略了,就想着,你們跟我兄弟的女朋友好,那我們也是朋友。

  一味追逐熱鬧,直到當初聯結雙方的那個點消失以後,各自纔開始審視到底合不合得來。

  現在想來,真是又傻又天真。

  跟主動結交認識的朋友不同,因爲朋友的戀情而認識的朋友,一開始其實都只是被動做了朋友,戀情一結束,我們纔開始了本來應該放在開始的、挑選的過程。

  整個過程都本末倒置了,失敗的風險能不高麼。

  但也有成功的例子。

  我和發小有個玩得特別好的gay蜜,好到什麼程度呢,發小十次約會有六七八次都帶着他,不知道的還以爲兩男一女幹嘛呢。

  Gay蜜倒挺樂意,跟着觀摩戀愛模版,還能蹭喫蹭喝,划算。發小男朋友也樂意,跟發小鬧矛盾了冷戰了,就找gay蜜出謀劃策,三個人一塊兒的時候,話題也更廣闊,很多男生才懂的葷段子,有了gay 蜜這個緩衝帶,也沒在忌諱的,默契度蹭蹭蹭往上漲。

  後來發小分了,gay 蜜跑去問發小:怎麼就分了?不挺好的麼?分得愉快麼?我要不要把他刪了來挺你啊姐妹?

  表面是關心,其實就是爲了試探,藏在話裏的那層意思是:你就說吧姐妹,我跟你前男友做兄弟你到底介不介意。

  發小被問煩了:你隨便吧,我跟他已經沒關係了,你們愛幹嘛幹嘛。

  後來我跟gay蜜聊,說我要寫今天這個選題,你說一說你的看法,他淡淡翻了個白眼:

  “這,有什麼要不要做能不能做的問題啊?順其自然唄,交朋友本來就是水到渠成天時地利人和的事兒,要是XX(發小)當初跟他撕逼分手了,那我可能是需要站一下隊,但這個全憑我自覺,而且你也知道XX那人,拎得清,我跟誰交朋友是我的事,哪怕這人是她前男友。逼着朋友站隊,真的特別幼稚。”

  都是成年人,就別跟小學生似的玩三八線那一套了。

  回到今天這個問題,分手後,因爲前任介紹而認識的朋友,還能不能繼續做朋友?答案也特別簡單:因人而異。能處得來就做,處不來就斷,全看你自己。

  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心態放輕鬆了,自然也就知道要怎麼做了。

  - END -

  合作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