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科技評述]近日,小米公佈2018年財報,報告中指出小米2018年總收入1749億元,同比增長52.6%;淨利潤人民幣86億元,同比增長59.5%;硬件綜合稅後淨利潤率小於1%;研發投入58億元,佔收入3%;互聯網收入160億元,約爲總收入9%。

從這些數據中,釘科技認爲或可得出以下結論:

其一,小米若想超越格力,需要實現自身轉變。

從財報中可以看到,小米收入1749億元。早在5年前,小米雷軍與格力董明珠曾展開一個“賭局”,當時小米雷軍表示5年後小米的營業收入要超過格力,而董明珠則不認爲小米會成功。目前,儘管格力目前並未發佈正式財報,但根據格力一月發佈的業績預告中透露,2018年格力營業總收入約爲2000億元至2010億元,小米仍舊不敵格力的營業總收入,雷軍與董明珠的“對賭”,以雷軍的失敗告終。

不過也要看到,小米儘管輸掉賭局,但小米在收入還是得到了大幅增長,如今在收入方面已經與格力差距縮小很多,如果小米能夠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差距有望繼續縮小。但格力同樣在保持增長,在格力1月份發佈的業績預告中可以看到,格力在2017年營業總收入爲1500億元,而2018年預計2000億左右,所以小米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都難以超越格力。

但收入上雖然差距在縮小,但目前在利潤率上,雙方差距較大,格力在業績預告中透露,2018年利潤約爲260億元-270億元,利潤率約爲13%。而小米發佈的財報中,利潤僅爲86億元,利潤率約爲4%。也就是說,就算在未來小米在營業收入方面超越格力,但不做出更多改變的話,在利潤方面可能仍難以超越格力。

如果想要實現全面超越,在研發投入、產品品質、品牌形象上,小米都需要“重塑”。

其二,相比技術研發,小米依舊更注重渠道和營銷。

小米研發投入爲58億元,研發佔比僅爲收入的3%,相比之下,根據《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給出的數據,華爲在研發投入方面佔營業額的14.7%,可以看出小米在研發方面還是比較薄弱,未來業界競爭可能更加激烈,小米以這樣的研發投入可能在創新方面難以與其他品牌抗衡,屆時有可能喪失目前在手機品牌的地位。

同時,小米近年開啓了邀請代言人的模式,請代言人出席發佈會等場景,這些也是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的,小米沒有選擇將這部分資金投入到研發之中。 小米也在財報中指出在2018年,小米之家的數量是上一年的兩倍,同時小米授權店數量是上一年的22倍。以上說明小米花費了更多精力在渠道佈局和營銷能力上,那麼,相對於核心技術,小米能夠明顯被感知的能力依舊集中在營銷方面。

其三,小米仍是硬件公司,且中高端轉型不算成功。

硬件綜合稅後淨利潤率小於1%。雖然小米曾在小米6X發佈會上宣佈其硬件綜合淨利潤率要小於5%,如今小米難以保證較好的利潤空間,這也很可能間接的導致小米在研發投入受到制約。

同時也可以看到,較低的硬件利潤率,也說明瞭小米目前的產品可能並沒有良好的品牌溢價,產品在高端化的道路上仍未真正成功。 另一方面,較低的利潤率或體現了小米對於供應鏈上游的把控較弱。整體來看,小米仍然陷在性價比打法中難以自拔。

其四,互聯網業務營收以廣告爲主,所謂的互聯網生態仍不夠完善。

小米目前互聯網收入僅爲160億元,約爲總收入的9%。一方面可以看到佔比較低,數據上可以看出,儘管小米聲稱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目前仍是以硬件爲主的公司。

另一方面,從財報細則中可以看到,2018年廣告收入達到了101億,佔互聯網收入63%左右,同時佔總收入的5%左右,數據中可以看出,在互聯網收入這方面,小米主要依靠的還是廣告收入,而非是互聯網增值服務,儘管小米聲稱其擁有較爲完善的互聯網生態體系,但目前來看生態服務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從這裏來看,還算不上互聯網公司的小米在互聯網業務上存在着部分互聯網公司的通病。

綜上所述,簡析小米財報就可以看出小米目前仍以硬件爲主,主打性價比,且核心技術有待加強。這與小米上市後努力在塑造自身新形象還有不小的差距。另外,未來在手機行業,競爭有可能更加激烈,隨着子品牌Redmi的推出,不知道小米是否會考慮將小米品牌的品牌溢價提升,加大研發的投入轉爲技術驅動,以過硬的硬件與軟件生態服務,從而逐步將小米品牌進行高端化。(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出處“釘科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