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馬哈維亞訓練他的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摔跤,最後成為世界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馬哈維亞年輕時曾經是印度摔跤冠軍,後來因為生活所迫,早早退役,而沒有參加國際比賽,與金牌失之交臂。從那以後,馬哈維亞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後是一個兒子,這樣他就可以讓兒子替他實現夢想,奪得世界金牌。可他的孩子出生後是女兒。吉塔和巴比塔長大後和同村的男孩子打架,在聽女兒講述事情經過的時候,父親馬哈維亞發現了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這讓他重新有了希望,開始訓練兩個女兒摔跤。兩個女兒從剛開始的順從到後來的反抗再到最後的努力付出,她們慢慢地明白了尋求自己人生的真諦,虛心接受父親的教誨與指導,最後吉塔贏得了金牌,成為印度第一位女摔跤手冠軍。

《摔跤吧!爸爸》在印度定檔2016年12月23日,創下了印度影史票房記錄。2017年被引進中國,5月5日在大陸上映,上映期間在豆瓣獲得9.1分的高評分,上映兩個月後以近13億綜合票房收官,獲得一致好評。該片獲得2017年第62屆印度電影觀眾獎和第7屆澳大利亞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獎。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女性爭取自己的人生命運,並為之努力奮鬥贏得尊嚴的勵誌喜劇電影。從古至今,印度整個社會都處於男權主義十分強烈的狀態,女性在印度社會是沒有任何地位可言的,她們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人生,她們的一生只是在丈夫、孩子和家務之間來回穿梭。而且這個國家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十分嚴重,女孩大部分在14歲左右就已經出嫁,就像電影中和吉塔、巴比塔同村的那個小姑娘,小小年紀就已經嫁人,最後與鍋碗瓢盆度過一生。雖然電影中父親是強制訓練兩個女兒摔跤的,但也正是父親的強制,讓她們擺脫了世俗的束縛,跳出了「被結婚」的命運,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的主角是父親馬哈維亞,她對女兒的愛讓我們為之動容。作為父親的馬哈維亞儘管一開始是為了讓女兒替他完成他未實現的夢想,但最終他也是為了女兒們的未來考慮,希望女兒能夠擺脫世俗的束縛,成為她們自己,有不一樣的人生。吉塔從體育學院回來,她放棄了父親教她的技巧,和父親的比試也以父親的失敗告終。吉塔回學校時,父親在樓上默默望著她的背影,直到看不見,這期間父親沒有說一句話,但是無聲勝有聲,把父親對女兒默默的、無聲的愛展示得淋漓盡致。而當吉塔一次次在大型比賽中失利,打電話向父親哭訴道歉時,父親那簡單的一個「嗯」也讓人泣不成聲。吉塔最後贏得了世界冠軍,等到父親出現,讓父親幫她戴上金牌。父親對吉塔說出了那句話——「你是我的驕傲」,父女擁抱,讓人十分感動。父愛是偉岸的,是深沉的,是嚴肅的,我們往往會害怕父親,敬畏父親,可是慢慢地我們就會明白:父親,他並不是不關心我們,只是他對我們的愛比較內斂,當你在最關鍵、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始終會現在你身後,做你最堅強的後盾。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畫外音,用畫外音來濃縮劇情。而這個畫外音的對象就是馬哈維亞的侄子奧姆卡爾。侄子一來是整個事件的參與者,二來又是一個旁觀者,從父親馬哈維亞退役,吉塔的出生,到吉塔、巴比塔和男孩打架,和她們一起接受馬哈維亞的訓練,參加各種比賽,再到最後參加國際比賽獲得金牌,侄子都作為一個旁觀者和整個事情經過的見證者。電影讓侄子這一角色作為整個故事的敘述者,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講述故事,更加讓人信服。

電影結尾吉塔比賽的最後關頭,影片採用了慢鏡頭拍攝方式,將吉塔最後的五分摔無限拉長,原本短短的幾秒鐘,一瞬間的事情,在這裡變得很久很久,讓人十分緊張、忐忑、激動,巧妙地把觀眾的情緒帶入到了電影情節中,加強了影片渲染能力。影片畫面慢放的同時,再次採用畫外音,回放了父親曾對吉塔教導的話語:「不是不能得五分,只是比較困難,但你能做到。」最後那關鍵的一摔讓吉塔獲得了金牌,也讓父親的預言成真。在畫面和臺詞的雙重作用下,更加增加了影片的戲劇性,讓觀眾也為之振奮。

雖然《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很高的口碑,但同時它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電影中的父親是退役的摔跤冠軍,但是國家級教練也有他自己的方法、技巧,不然他怎麼可以當上國家級的教練。在嚴格的國際賽事訓練計劃中運動員是加練,這顯然是不符合規定的事。並且加練也會導致休息時間減少,休息少了是不會有好的訓練效果的。電影中父親坐在觀眾席上對女兒進行指點,在國際賽事上,觀眾肆意發言,打亂選手步伐,是違反相關規定的。儘管這電影裏有著或多或少的瑕疵,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2017年國內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


《摔跤吧爸爸》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講述了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印度摔跤冠軍,訓練自己的兩個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的勵志故事。主演阿米爾漢飾演本部電影男主角,演繹了馬哈維亞19,29,55三個人生階段,生動的刻畫了該人物不同時期的形象和經歷,成為今年最熱外國電影之一,豆瓣評分9.1,口碑評價極高。電影對印度摔跤冠軍馬哈維亞的故事進行改編,主要講述了男主人公渴望獲得世界摔跤冠軍,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實現,便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可以培養兒子成為摔跤冠軍,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妻子的四胎全部都是女孩,這樣的結果一度讓他失望,覺得自己的冠軍夢可能無法實現,但在一次偶然事件中,馬哈維亞發現了自己的兩個女兒身上同樣具備摔跤手的天賦,便展開了對她們的「魔鬼訓練」。而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從最初的厭惡和反抗,漸漸體會到了掌握人生目標的真諦,成功奪得了世界冠軍。

整部電影劇情看似俗套,但在女權極度匱乏,男權至上的印度,這樣的故事就變得新鮮,在眾多國外電影中脫穎而出。威嚴專制的父親,妥協無奈的母親,在反抗中逐漸接受的兩個女兒,三種形象塑造了整部電影中的人物性格,映射出了印度的社會觀念與背景,重度的重男輕女觀念使男性角色處於主導地位,家裡的事情幾乎都由父親決定,母親即使不願意但也只能默認,兩個女兒更是被從小當作男孩來培養,在她們的身上,寄託著父親世界冠軍的夢想。但是,正是因為父親的這種專制,改變了印度女性只能早早結婚,傳宗接代的唯一命運,給她們的人生多了一種選擇,讓摔跤不止成為一項男性運動,女孩子同樣可以做到。在一向以男性角色為主角的印度電影中,《摔跤吧爸爸》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傳統。

即使有所突破,但《摔跤吧爸爸》還是採用了傳統的英雄主義主題,給父親塑造了一個英明神武的形象,不僅自己是一名國家摔跤冠軍,還能帶著自己的兩個女兒一路過關斬將,衝到世界摔跤比賽的舞臺,拿到世界冠軍。在這其中,必不可少要遇到坎坷和阻礙,以後半段影片為轉折。大女兒被送到了國家隊訓練之後,受到了外界環境的誘惑,開始放棄了父親曾經的指導方法,變得叛逆自負,但在經歷了一次次的比賽失敗後,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父親道歉,重新接受父親的訓練方法,贏得了接下來的各個比賽。這樣的情節無疑捧高了父親的形象,與教練的形象做對比,顯示出教練的無能。最後的高潮決賽,教練怕父親幹預比賽,竟然還將其鎖進了倉庫,更加突出了教練的小心眼,虛榮的負面形象。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一部以父親為主導的英雄主義電影必將以父親的英明愛國為結局,大女兒在最後想到了父親曾經的指導,使出最終絕招,打敗了強大的對手,又一次神化了父親的角色。看似反應女性崛起,思想覺醒的一部電影實,則蒙著一層厚重的英雄大男子主義色彩,還是沒有擺脫印度強烈的重男輕女觀念。

該部電影以經典的三幕式為結構,開端、發展和結局。影片前三十分鐘為開端,運用一個反轉,從生不齣兒子的無奈,轉變為對兩個女兒的訓練,第一幕就以兩個女兒的反抗為結束,開始了影片的發展部分。第二階段同樣運用一個個矛盾和對抗推進劇情發展,第一次為兩個女兒不滿父親的安排,對其進行一系列的惡作劇和反抗,但受到同齡新娘悲慘遭遇的刺激,意識到了學摔跤是人生的另一種選擇,開始接受父親的安排,主動學習摔跤。第二次矛盾為大女兒和父親的衝突,接觸到新世界的女兒開始叛逆,認為父親的方法已經過時,兩人思想上不再統一。第三次矛盾為父親與教練之間衝突,尤其是在比賽中兩人一上一下同時給吉塔進行指導,引起教練強烈不滿,以至最後決賽被鎖進倉庫。三個對抗豐滿了整部影片的第二階段劇情,將電影帶向高潮。以英邦運動會的決賽為結局,吉塔失去了觀眾席中父親的指導,依靠自己強大的信念奪得了冠軍。國歌響起,父親在倉庫中熱淚盈眶的樣子讓觀眾也感受到了強烈的愛國情懷,讓人熱血沸騰。導演運用簡單的三幕式,鋪墊了一個個細節和線索,將影片主題得以升華,給人笑與淚觀影體驗。

與其他印度影片一樣,《摔跤吧,爸爸》裡面同樣運用了大量的音樂來渲染劇情,兩個女兒剛開始接受父親訓練的場景,就以整首音樂串起,曲調歡快,歌詞卻飽含了兩個女兒對父親的不滿「啊,爸爸,你為什麼要這樣折磨我們」,整首歌控訴著爸爸的專橫與嚴格。曲調與歌詞的對比形成一種諷刺,揭露父親的獨斷專權。這部分影片的鏡頭採用相似的奔跑鏡頭,剪輯採用快切,進一步突出了兩個女兒遭受到父親魔鬼訓練,不停的奔跑和運動,遠景和近景的來回切換反映了訓練強度之大。而吉塔和巴比塔的服裝也由繁雜的女式服裝變換成了男裝,造型有了變化。短短的幾分鐘鏡頭,用音樂串聯起來使變得活潑生動,極少的臺詞,主要用歌詞反應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快放的鏡頭和剪輯沒有讓觀眾覺得劇情加快而是更加緊湊,短時間內使觀眾通過音樂瞭解到了劇情的發展,具有印度電影別具一格的特色。

作為一部喜劇電影,《摔跤吧爸爸》無疑是成功的,不管是敬業的喜劇演員還是一些令人莞爾一笑的劇情,都促成了它的高票房高口碑。但就某些劇情細節方面,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以女性角色來宣揚男性,過度抬高主角形象貶低配角形象,都是該影片目前存在著的一些問題。但一直信奉男權主義的印度能將女性角色搬上大熒幕,已經是一種進步,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當地女性的思想覺醒,不屈服自己的命運,有一定積極意義。


不同於以往我們對於印度電影「都是神劇」的主觀印象,《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雖然是一部商業片,但是整個作品卻是一部弘揚女性爭取獨立命運和國家金牌意識的勵誌喜劇電影,而且這部影片更是獲得了多個獎項,例如最佳亞洲影片獎、微博最佳口碑影片等。影片改編自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蹟。這部電影大概情節就是爸爸本來是印度有名的摔跤手,也獲得過很多獎牌,他唯一的願望就是為自己的國家贏得一次金牌,但是由於國家申奧失敗,他失去了參加國際比賽的資格,但是他沒有放下為國家贏得金牌的想法,他沒辦法去,他便寄希望於自己的兒子,但是生下的四個孩子卻都是女孩,當爸爸心灰意冷的時候,大女兒和二女兒把別人家的男孩打了,在那之後,他便不顧別人的異樣眼光,堅持訓練自己的兩個女兒,在經歷了女兒抗拒、接受,成為全國優秀女性摔跤手,大女兒不認可爸爸的摔跤技巧,聽從爸爸訓練這幾個過程後,大女兒最終為國家贏得了金牌的故事。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是給我的感覺就是提倡女性自由獨立、要愛國,擁有金牌意識同時諷刺官僚主義。愛國思想是整部影片貫穿的一條主線,爸爸一直夢想為國家爭光,贏取摔跤的一枚金牌,但是礙於國家申奧失敗的原因,不得不放棄夢想,但是這個夢想卻被爸爸放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由此整部影片的劇情纔算是正式開始,而女兒也不負眾望,最終在國際比賽中為國家贏得了一枚金牌。而追求女性獨立卻又是影片的另一條重要主線,印度女性的地位非常低,她們從出生到長大就只能夠結婚生子,照顧家庭,但是在影片中,爸爸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兩個女兒身上,於是拚命地訓練她們,但是她們卻很抗拒,認為爸爸是給了她們噩夢,但是她們在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後,和朋友交談後才明白,爸爸讓她們擁有了追求自己生活的機會,於是開始接受了爸爸的訓練,而整部影片也正式進入了「正軌」。

在人物性格方面,飾演爸爸的阿米爾汗是印度影帝,不得不說他的演技是整部電影的一大亮點。在電影中完美的演繹了一個固執、愛國、「瘋狂」卻又充滿柔情的父親形象。影片中,爸爸為了金牌而固執的希望生男孩,但是在一次次現實的打幾下,他變得「瘋狂」起來,不顧別人對女兒們的看法,拚命地訓練他們,甚至不惜剪去了她們的頭髮,之後更是讓她們和男孩子摔跤。但是當大女兒參加國際比賽一次次失利,最終醒悟自己應該聽父親的話而痛哭著和父親打電話的時候,爸爸有展現出了柔情的一面,細心的安慰著女兒,並在之後的比賽中陪伴在女兒身邊。而影片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配角,便是爸爸的侄子,性格有些怯懦和猥瑣。在整部影片中,他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影片的許多幽默元素也大都來自於他。爸爸想讓他當自己女兒的陪練,當他想要拒絕的時候,爸爸的一個眼神瞬間讓他不敢說話,顯得有點小膽怯卻又很逗比的感覺,這不由得讓人笑起來。 其次在音樂音效方面,整部影片的音樂非常契合劇情,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影片的故事論述,不會讓觀眾感覺劇情冗長乏味,導演還利用搞笑的音樂去提升影片的幽默程度,不得不說,這部影片成功配樂也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在女兒剛開始訓練的時候有一首印度歌,貫穿了整個訓練過程,歌詞表達的是兩個女兒的心聲,認為爸爸是給自己創造了一個噩夢,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解脫。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女兒們抱怨的故事情節的出現,卻又不會讓觀眾感覺突兀,也很好的承接出了下面女兒想方設法反抗的劇情,劇情銜接合理,讓觀眾感覺理所當然。再次是劇作結構方面,這部影片利用侄子的旁白去推進故事發展,合理銜接劇情,同時結合人物主觀敘述,將整部片子的劇情敘述的很豐滿,不會讓人感覺劇情之間出現突兀的狀況,劇情之間安排的也很合理,該緊湊是緊湊,該鬆弛時鬆弛,在這種一緊一鬆的表述之間,將觀眾帶入到影片中。劇本是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中之重,一個好的劇本纔是一部好電影的靈魂。最後就是造型元素方面,這部影片中依舊出現了濃濃的印度風格的造型和服飾,但是在後面大女兒去的全國比賽冠軍進入國家體育學院的時候,出現了現代都市風格的造型和服飾。兩個地方的造型、服飾的對比在一定程度上向觀眾展現了印度部分地區的發展落後情況,不僅展現了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同時也展現了印度參加國際賽事的艱辛,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爸爸才迫切希望為國家贏得金牌。造型元素雖然不是很起眼,但是它是隻能體現印度電影特色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可以看做是印度電影的標誌性元素。 影片的最後,女兒和澳大利亞選手的決賽,爸爸卻被女兒的教練暗算鎖在了一件儲物室裏,沒有了爸爸的陪同,女兒有些慌亂,在比分差距越來越大,比賽將要結束前,她想起了爸爸在小時候訓練她們時說的話,「爸爸不可能一直陪在你的身邊……」。最終,靠著自己的實力,拿下了最難拿的一擊五分,成功奪得了冠軍的寶座,運動會場奏起了印度的國歌。

影片的這一部分,在鏡頭方面,利用緊密的快速切換,將女兒努力比賽和爸爸不斷祈禱的鏡頭相互映襯,為觀眾營造了一種緊張的氛圍,使得觀眾更深的代入影片中。在畫面造型方面,女兒所處的是寬廣的比賽場地,爸爸所處的是狹窄的儲物間,這又形成了一種對比。而在色調、燈光方面,女兒比賽中用了比較明亮柔和的燈光,爸爸那裡卻用了比較陰暗冷淡的燈光,這方面又再次形成了一種對比。可以說,影片的最後一部分是整部影片的精華所在,在鏡頭、色調、剪輯技巧方面,多次利用對比的方式,使得整部影片更加飽滿,充滿了意韻。 不得不說,在近幾年來,印度電影出現了許多令人稱讚的作品,而《摔跤吧,爸爸》更是吸引了更多的人,也令觀眾回味無窮。正如影片中爸爸求當地體教局資助購買摔跤點被拒絕的場景,在勵志和搞笑的同時發人深省,國家的官僚體制是阻礙國家運動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部影片許多諷刺的場景的設置很直白,但是卻不會讓人感覺突兀,這足以說明印度電影事業的高速發展。


感謝邀請。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將印度的現實問題,用電影反映出來的作品。我們都知道在印度女人的地位非常的低,有這樣一位爸爸,自己曾經是非常棒的摔跤手,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做了普通的職員,為了能圓他的冠軍夢,妻子連續生了幾個孩子,但都是女孩兒。男主人公在這部劇裏並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他只是覺得男孩子摔跤更容易得冠軍,但是當他的女兒打贏了鄰居的淘小子之後,他知道了,女孩也可以成為世界冠軍。於是開始了搞笑艱辛又很溫馨的訓練之旅。

阿米爾 汗,絕對是印度國寶級的演員。他的另一部作品相信很多朋友也看過,叫做三傻大鬧寶萊塢。非常嚴肅的話題,卻被他詮釋的既幽默風趣,又發人深思。這些電影不能用好和壞來形容,只能用經典來定義。


我覺得特別好看,播出時,好幾個月都沒有下,裡面的人物分配精確,很樸實,又又夢想,是一部極好的教育片,我十分喜歡,不知道大家呢,喜歡就點贊和關注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