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級反滲透膜污染來源

對於二級反滲透而言, 由於進水水質較好, 故諸如有機物微生物等膜污染很少見, 另外, 由於難溶鹽含量也較少,結垢傾向也比較小。因此,對於二級 RO 而言, 主要的問題來自於濃差極化的影響。


2. 濃差極化對反滲透性能的影響

反滲透分離過程中, 水分子透過以後, 膜界面中含鹽量增大, 形成較高的濃水層, 此層與給水水流的濃度形成很大的濃度梯度,這種現象稱為膜的濃差極化(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 由於濃差極化現象增大了膜兩側的滲透壓, 在同等工作壓力作用下, 系統的凈驅動壓減小, 與凈驅動壓成正比的水通量將下降。 與此同時, 由於濃差極化現象增大了膜兩側的鹽濃度差, 與鹽濃度差成正比的鹽通量將上升。 因此, 濃差極化現象將使反滲透系統的水通量下降及透鹽率上升。研究表明: 濃差極化現象存在一個建立過程, 膜表面的鹽濃度梯度隨運行時間逐步建立, 梯度值逐漸增高, 極化層漸厚, 系統性能持續下降。


3. 減小濃差極化的手段

當前, 為了降低濃差極化, 其中一個主要手段是停機時候進行低壓沖洗, 確保膜表面的鹽濃度與主體濃度一致。有研究表明反滲透系統在不同β值條件下運行 180 分鐘後, 通過沖洗其脫鹽率及產水量恢復時間也不同( 見下圖) 。 該圖表明濃差極化係數保持在 1.2 以內時,通過 1-2 分鐘的短時沖洗可以得到恢復; 而濃差極化係數大於 1.2 時, 用沖洗手段恢復性能所需時間不斷增加。

上圖同時說明系統濃差極化係數保持在合理範圍內時, 系統運行過程中適時適量的沖洗對於長期穩定地保持能非常重要。


反滲透系統濃差極化因子計算

濃差極化因子( β) 可以簡單定義為膜表面鹽濃度( Cs) 與本體溶液鹽濃度( Cb) 的比值:β= Cs/ Cb

通常產水通量的增加會增加邊界層的鹽濃度,從而增加 Cs; 而給水流量的增加會增大膜表面流速, 削減邊界層的厚度。 因此 β 值與產水流量成正比, 與平均進水流量成反比。 平均進水流量採用進水量和濃縮液流量的算術平均值計算, β 值可以進一步表達為膜元件產水回收率的函數。

另外, 從上述公式我們可以發現: 不管進水含鹽量大與小, 只要存在濃縮分離過程, 濃水側含鹽量肯定會大於給水主體側含鹽量, 也就說二級反滲透也會發生濃差極化。我們假設反滲透進水含鹽量為 100ppm, 分別對於一級反滲透和二級反滲透β進行粗略計算:對於普通的苦鹹水一級反滲透系統而言, 如果單支膜的最大回收率限制在 15%內, 那麼濃水側含鹽量應該為100×( 1/( 1-0.15)) ppm =118ppm,此時β=118/100=1.18。 大部分一級反滲透系統回收率為 75%, 也就是濃縮了 4倍, 此時給水到達最後一隻膜元件時其含鹽量已經接近 400ppm;對於二級反滲透系統而言,如果單支膜的最大回收率限制在 30%內, 那麼濃水側含鹽量應該為 100×( 1/( 1-0.3)) ppm=143ppm,此時β=143/100=1.43。大部分二級反滲透系統回收率為 85%,也就是濃縮了 6.67 倍, 此時給水到達最後一隻膜元件時其含鹽量已經接近 667ppm。反滲透膜廠家對於系統濃差極化因子有上限規定, 其與回收率有關。 比如 DOW 規定單支苦鹹水淡化膜元件最大回收率不超過 15%( 不同水質有上下波動) , 二級反滲透系統單支膜元件最大回收率不超過 30%, 其依次對應了一級反滲透的 β<1.18,二級反滲透的 β<1.43。 而海德能公司在反滲透計算書中則明確規定一級 RO 的 β<1.2, 二級RO 的 β<1.4。


5. 二級 RO 有沒有必要進行低壓沖洗

上面我們分析了濃差極化與回收率的關係, 也看出了其不管進水含鹽量大或小, 都存在於反滲透濃縮分離過程中。 既然低壓沖洗可以稀釋膜表面的濃度, 使邊界層濃度與給水主體濃度近視一致, 那麼我們建議對二級反滲透系統進行低壓沖洗。那麼什麼時候停機時可以不對二級 RO 進行低壓沖洗呢?1) 二級反滲透濃水側無難溶鹽結垢傾向時;2) 系統回收率足夠低,確保單支膜元件回收率遠小於 30%( 特別是系統最後一支膜元件的回收率) ;3) 系統基本上每天會運行, 不會超過 1 周停運;4) 進水含鹽量不能太高, 如果含鹽量太高, 造成自然滲透時, 那麼會形成另外一種破壞: 由於自然滲透導致背壓, 以至於膜片剝離( 此種現象在海水淡化中尤其會出現) 。我們可以假設進水溫度為 20℃, 假設淡水含鹽量略等於零, 考慮膜元件承受的最大滲透壓為 0.3bar,那麼根據滲透壓計算的粗略公式∏=Cfc(T+320)/491000bar( Cfc:進水含鹽量, T: 進水溫度℃) 可以得出: Cfc(20+320)/491000bar≤0.3bar,那麼 Cfc≤433.2mg/L。也就說: 對於高含鹽量進水的二級 RO, 即使不考慮濃差極化, 考慮自然滲透導致的背壓破壞, 當膜表面含鹽量大於 433.2mg/L 時也需要低壓沖洗, 儘可能降低濃水側和淡水側的濃度差( 即降低滲透壓差) 。 但此時的低壓沖洗與前面所說降低濃差極化是不同的目的。當然,結合 2) 中的分析, 當二級 RO 系統回收率為 85%時(濃縮倍數為 6.67) , 為了使最後一支膜元件濃水端含鹽量不大於 433.2ppm 時( 考慮投加氫氧化鈉後的含鹽量) , 那麼二級 RO 最大進水含量應該為 433.2/6.67=64.95ppm;理論上, 不管一級反滲透還是二級反滲透, 我們都應該在停機時候進行低壓沖洗, 但是結合多年工程經驗, 當二級反滲透濃水側無結垢傾向, 回收率在合理範圍之內時, 也可以不進行低壓沖洗, 其對膜性能影響甚微。綜上,當二級 RO 進水含鹽量小於 64.95ppm( 考慮投加氫氧化鈉後的含鹽量) , 且無難溶鹽結垢傾向時, 而且不會長時間停運可以不進行低壓沖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