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贏心學(lD:dfy8285)

沒有哪個卓越的公司,能在管理鬆鬆垮垮的情況下獲得成績。佛系可以成爲一部分人的生活態度。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如果公司抱着佛系的態度,就是等死。

01

這家公司爲什麼衰敗?

最近,有衆多媒體發消息稱,一家叫熊貓直播的公司目前已經進入破產清算。它所以陷入輿論風暴,原因之一,是這家直播平臺由“首富兒子”王思聰一手打造並擔任董事長。

熊貓直播創立於2015年7月,曾一度排名“遊戲直播”前5。三年過去,它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了。

熊貓直播自2018年起陸續傳出拖欠薪資、資金鍊緊張等傳聞,並數度傳出將“作價賣身”,潛在對象包括鬥魚、虎牙等,但最後均不了了之。有知情人士透露,熊貓高達7億的負債是交易無果的重要原因。

3月7日,熊貓直播創始團隊成員兼首席運營官張菊元深夜發文,稱在資金缺口無法解決情況下,最終做出了遣散員工的決定。

“長達22個月未獲得任何外部資金注入,在過去兩年中尋找了至少5個潛在投資方,但最後仍沒能解決掉資金缺口。”“選擇結束,是無奈卻最理智的選擇”

我想,熊貓直播“資金缺口無法解決”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經營不好,投資者都不認爲它有什麼前途。它的經營數據就很不好看,去年一年,其競爭對手鬥魚、虎牙的DAU即日活躍用戶數量均值分別從600萬和400萬雙雙提升到700萬,而熊貓直播從272萬人縮水到230萬。說明熊貓直播缺乏有效的增長戰略,己經衰敗。

使熊貓直播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可以從直播潮的褪去、戰略決策失誤、經濟形勢不好、融資寒冬到來等諸多方面來分析。因爲本文篇幅有限,這次就不說這些了。

今天主要來談談我看到的影響熊貓直播衰落的一些管理弊端:

·追求高逼格,管理混亂,決策速度緩慢

現在國內的直播綜藝行業還處在探索、實驗及虧損燒錢階段,都還在尋找在可靠的盈利模式,這種時候最重要的是戰略探索與產品迭代改進及其速度。

但有熊貓直播內部人員反映,熊貓本身管理混亂,決策速度緩慢。一位叫阿超的主播說,熊貓“一個事走程序少則半個月,多則一倆月,還不定有結果。”

另一位熊貓員工Z爆料,他看到熊貓直播在成長過程中碰到過幾次大問題,管理層聲稱要開會討論、研究、解決問題,但每次都是進駐度假村。他不滿地說:

“我們到了最危機的關頭,領導層集合開會!”,然後一羣高層攜妻帶子便出國搞團建去了。

·員工安逸舒服,管理太寬容

主播阿超還指出:熊貓的主播是所有直播平臺裏最舒服的。我們平時就播4、5個小時,人氣掉了也不管。等到月底瘋狂補時長,然後拿全額薪水,甚至直播間標題就叫“划水補時長”。

·內部腐敗、內審不足

在直播圈曾流傳一封向熊貓高層告發娛樂中心某總經理的“揭發信”。寫信者自稱熊貓直播前員工。信中揭露了經理人的一些“賺錢途徑”,如從合作的公會中抽取其利潤2%-15%作爲分成,這位高管便給公會超額獎勵星幣作爲交換,另外還從供應方拿回扣等。這個揭發者講,這種貪腐各個平臺或多或少都有,但熊貓直播的情況比較嚴重。

以上這些弊端,往深處分析都是管理上寬容的問題。

所以,熊貓直播被稱爲狼羣中的“佛系企業”。

02

佛系文化

由於老闆沒退路但員工有退路;

由於企業是老闆的目的與命,但對員工而言只是一份普通工作和謀生手段,而手段是可以犧牲與替換的;

由於人皆有自私、惰怠的一面,所以難免發生這樣的情況:

老闆在拼命,員工只求工作交差;管理者做老好人而老闆做惡人;員工不奮鬥只有老闆在加班;員工出工不出活、不用心或偷懶耍滑到處埋雷,最終由老闆擔責買單。

有的公司看起來人多熱鬧,實際上成了老闆一個人的戰鬥。

這種企業一般存在一種潛規則的佛系文化。

什麼是“佛系文化”?

(1)管理者做老好人;

(2)員工只圖安逸,不熱愛工作,不認真負責;

(3)只求完成不求完美,不出業績;

(4)在學習和工作上不求進取,不想奮鬥;

(5)該加班時不願加班;

(6)該拼搏的時候不敢拼搏。

03

成功的公司都是“奮鬥文化”

有熊貓直播的員工對比同行評價說,我們的主播工作散漫不努力,而領導寬容。但在其他平臺如果你表現不好,CEO甚至會直接點你的名。

在商界幾落幾起並見多識廣的老闆史玉柱,曾感慨道:

“只要是偉大的公司,沒有不是狼文化的。尤其搞互聯網,競爭這麼激烈,如果不是狼文化,肯定是死路一條。”

任正非的華爲也推祟“狼性文化”。

任正非、史玉柱眼裏狼性文化的本質就是“不寬容”。

這種不寬容,是對“佛系文化”零容忍,是對“狼性文化”一一實質是“奮鬥文化”的信仰與追求。

擁有奮鬥文化的團隊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1)居安思危,追求持續競爭優勢;

(2)熱愛工作,追求成就感;

(3)能夠延遲滿足,控制慾望;

(4)不惜加班也要履行責任。這是有責任心的表現。自覺,勤奮,上進,這種作風落實下來,便是養成“自己找目標與突破口”與“今日事今日畢、不惜加班也要使命必達、堅決完成任務”的習慣;

(5)敢拼,能夠屢敗屢戰、不達目的不罷休;

(6)求真務實;

(7)善於學習、創新,對機會反應靈敏。

奮鬥文化,講究真正的嚴格與不寬容,這不是表面形式上的一時的斤斤計較,而是要求團隊骨子裏的改變與成長。

是一邊實施末尾淘汰,一邊廣泛尋找"德勇智綜合人格"的優秀人才,形成以優秀的核心團隊爲中堅的奮鬥文化。

沒有這種奮鬥文化,企業就會變成老闆孤身奮戰與燒錢的遊戲,社會就會缺乏引領力量,人生就沒有真正的幸福。

同這種奮鬥文化相配套的,還需要企業建立老闆與員工共苦同甘的命運共同體與相應的回報激勵機制。

我想,那些成功的公司都是這麼管理的。否則,在管理上講“佛系”,對員工太寬容,一定是死路一條。

作者簡介:東方贏,跨越式發展理論之父,真業心學倡導者,曾擔任大型實業公司總裁,出版著作《企業超速成長》《跨越式戰略》,2007年中國經濟十大新聞人物。

- END -

華爾街投資圈

(wallstreetcom)

頂級投資人的圈子

《沃頓商業評論》(ID: WhartonBusiness1) 全球視野,高端思維。商務合作及投稿請聯繫微信:whartonclu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