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殘疾人數量超過8500萬。然而,我們在大街小巷很少看到殘障人士。

  爲什麼會這樣?面對記者的疑問,輪椅使用者、中國第一家無障礙旅行社傳播官張健給出了答案:“很多地方的無障礙設施不能滿足殘障人士的出行需求,所以就選擇不外出或者少外出。”

  殘障人士想要被瞭解、被接納,就需要走出來,旅遊就是方式之一。

  正如張健所說,在考慮旅行目的地時,殘障人士首要關心的不是遊覽價值,而是無障礙設施的便利性。

  渴望“說走就走”的旅行

  新年伊始,奇途無障礙旅遊科技公司創始人紀尋的一場演講點燃了很多殘障人士的出遊夢想,也讓更多人關注到了無障礙旅遊這個陌生的領域。此前,這位輪椅女孩用自助的方式去過全世界近30個國家旅行。

  在她的分享中,自助旅行的實現不僅基於旅行目的地無障礙設施的完備,也依賴於當地無障礙設施信息獲取渠道的豐富。

  在她的講述中,一些國家可以通過官方和民間的多種渠道獲得目的地城市交通、酒店、餐廳等的無障礙設備信息,也有不少旅行達人分享自己的無障礙旅行“綠皮書”。但是目前在國內,人們對於無障礙環境的意識還較爲薄弱,無論是基建設施還是無障礙信息的分類提供都無法滿足殘障人士需求。

  “旅遊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把殘障的夥伴帶出家門,讓他們走進社會。” 2017年7月,出於讓殘障人士看見世界、也讓他們被大衆看見的想法,謝海娣創立了廣州知更鳥無障礙旅行社,專注無障礙旅遊,助力殘障人士實現出遊夢想。

  成爲知更鳥創始人之前,謝海娣曾做過7年的殘疾人就業工作,對這個羣體很熟悉。“他們有強烈的想要‘走出來’的願望,但是對於自己是否能被接納沒有信心。”

  真正的無障礙不應該“擡”和“抱”

  每開闢一條無障礙旅遊線路,謝海娣和同事們都會在前期進行踩點,這也讓她對目前我國無障礙基建設施的短板有了更直觀的體會。

  她舉例說,目前,我國的航空公司還沒有針對輪椅使用者的服務標準,城市中的無障礙大巴也並不普及,因此在帶團時,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無障礙設配相對完善的高鐵,在目的地用商務車代替大巴。

  據謝海娣介紹,目前,國內酒店的無障礙設施也沒有規範和標準。一般五星級酒店都要求設有無障礙房間,但是房間數量少而且價格昂貴,對於非五星級酒店並沒有硬性要求。

  因此,每次踩點時,知更鳥團隊都需要花時間對酒店的無障礙設施進行評估。謝海娣向記者列出了一些基礎性標準:酒店設有電梯,酒店門口無臺階或設有坡道,房門及洗手間門至少70釐米方便輪椅進入,房間、洗手間的空間足夠輪椅移動。此外,他們還會考慮牀高、洗手檯能不能卡放輪椅等細節。團隊也會通過自帶的輔具,幫助團友們實現住宿環境的無障礙。

  而在紀尋看來,無障礙設施具有系統性,它既包含各種硬件設施,也包含服務,也就是工作人員是否能夠迅速捕捉到特殊人羣的需求,並跟酒店現有的設施聯繫在一起,爲他們解決問題。

  “首先,殘障人士更希望能獨立地完成旅行,其次,不恰當地使用人力擡輪椅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謝海娣告訴記者,出於尊嚴和安全性的考慮,他們並不希望在殘障人士出行過程中有太多“抱”和“擡”的行爲。

  “要讓他們的衣食住行都可以獨立完成,不過多地依賴外力,這纔是一條真正的無障礙線路。”謝海娣認爲,除了完善無障礙設施的建設,更重要的是讓人們擁有無障礙的意識。

  實現無障礙出行需社會各方參與

  2017年11月,張健加入了知更鳥團隊,現在他常常擔任旅行團的副領隊。 2017年底帶團去泰國旅行時,一個團友的改變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那位20歲出頭的團友本來用的是電動輪椅,後來他跟我說,打算結束旅行後開始嘗試手推輪椅。”張健說,這位團友看到很多年紀比他大的團友都在使用手推輪椅,不僅輕便,也能更好地鍛鍊身體,被大家積極樂觀的態度深深感染,“這也是無障礙旅遊帶給殘障人士的收穫,重燃對生活的希望”。

  在謝海娣看來,無障礙旅遊的服務和受益人羣不僅僅是殘障人士,也包括老人、孕婦、母嬰和臨時性身體障礙者。

  謝海娣希望通過帶領殘障人士旅遊的方式,呼籲更多人關注無障礙環境。“實現殘障人士的無障礙出行,除了推動無障礙城市的建設,還涉及公衆教育、融合意識培養、立法完善等多方面,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參與。”

  近日,《殘障人員旅遊服務規範》試點在杭州啓動,這是全國首個殘疾人旅遊服務的地方標準。而將於5月1日實施的《山東省無障礙環境建設辦法》明確,無障礙設施不設標識最高將被罰款5萬元。

  原題:旅遊無障礙還有多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