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炙热的艳阳,让台北创下今(100)年入夏最高温37.7℃,也让美白产品成了季节性热卖的商品。台北市卫生局今年5至6月针对市售价格较低、网路贩售的美白化妆品进行抽查,标示违规的情况竟高达七成。

长时间曝晒在阳光下,除了使用保护性的防晒产品外,涂抹美白保养品也可以为美白效果加分。为确保使用安全,台北市卫生局提醒,购买美白产品首先要留意其标示的完整性、宣称的合理性与来源的合法性。

在抽查的19件商品中,维他命C磷酸镁、维他命C糖苷、曲酸、熊果素等常用美白成分,其含量皆符合规定;但在产品标示部份,不符合规定或涉及夸大疗效,不合格率占了七成。

主管机关分析其违规情形包括,成分标示不实,如外包装标示含有「维他命C磷酸镁」却未检出;网路拍卖产品尤其常见标示不全的情况,如外包装无中文标示或仅以简体中文标示;标示涉及夸大、疗效宣称,如对各种顽固黑斑、黄褐斑、晒斑、妊娠斑、反弹斑有非常显著的神奇修复功效等。

违规商品中不乏知名品牌以及热销商品,无美白成分却宣称「美白」的商品包括,曼秀雷敦的抗痘美白洗面乳,标示含有维他命C磷酸镁却未检出;天然山药薏仁+态果素焕肤去角质美白洗面乳,标示含有维他命C糖苷、熊果素却未检出。

未标示制造厂名称、地址部份,包括在信义区摊商购买的金巴黎美肤日霜,网路购买的保妮儿美白珍珠霜,以及妙手郎中七白膏面膜;外包装无中文标示,则是皇后牌片仔癀珍珠膏,以及HimalayaFairnessCream。

台北市卫生局呼吁消费者,在爱美之余,也要注意化粧品的品质与卫生安全,购买化粧品时,应遵守「一不二要」原则,不轻信夸大疗效宣称、要购买来源清楚产品、要认明完整中文标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