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和大家分享了一篇內容,《

  如何成爲一顆優秀的韭菜

  》其中主要說到如何來做好資產配置,保證自己年化收益的情況。

  其中提到了10%的可配置資金可以放在P2P平臺中,但是現在改變觀點了,當下的P2P平臺並不值得投入資金。

  當然,之前已經投資的不在這個範圍裏,因爲在之前投P2P平臺的標的,鎖定的收益率較高,即便頭部平臺,依舊能獲得年化7%-10%的收益率,這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是,最近發現很多平臺在降息,不少頭部平臺甚至都下降到了5%左右。最直觀的感受是,一些大平臺收益率可觀的標的,基本全靠搶,而且還可能搶不到。同時,很多曾經經常搞活動加息的平臺,活動的頻率也越來越低。

  從行業平均的統計數據來看,2019年2月份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爲9.94%,較1月份10.12%的收益下降了0.18%,較2018年峯值期的10.3%,下降了0.36%。

  這就說明行出現收益率下降並不是個別平臺的情況,而是行業整體的收益率都在下降。

  至於收益率下降的原因,大約有三個方面。

  1、高收益平臺減少

  在行業處於合規、清退的過程中,不少收益率相對較高的平臺,因爲合規的難度較大,一些存在問題還未暴露的平臺也都開始相繼轉型或者退出。

  2、平臺控制成本

  對於平臺來說,一方面正常的合規需要增加不少成本,另一方面,本身存在的一些收益率和利潤相對較高的產品不符合要求,爲了迎合監管,就會一直收縮這部分規模直至完全砍掉。

  因爲這些原因,平臺爲了控制自身的成本,維持正常運營,就會相應的減少出借利率。

  3、監管的“三降”要求

  《1號文》出臺後,要求平臺的投資者數量、業務規模、借款人數實現三降。

  而從這些情況來看,加上流動性較爲寬鬆,因此其實全市場的理財收益率都是有所下降的,並且短期內很難出現上升。

  雖然,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收益率下降,也是風險下降的過程,這樣就有更多的資金去做合規和風控,算是行業正規的化的一個表現。

  但是對於投資者來說,冒着一定的風險去購買年化收益率下降到5%左右的產品,實在是沒有什麼必要。

  因爲,在市場上,5%收益率左右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幾乎都還沒什麼風險。

  比如說券商的理財產品,可以在券商的APP買,不過第三方平臺比如微信、螞蟻財富、京東金融之類的地方其實也都有賣。不過券商的產品有個特點,就是5萬的門檻,而且期限固定。

  銀行的理財產品,這個相信大家就比較熟悉了,這裏就不多介紹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不少銀行推出了理財轉讓功能,有點類似於P2P的債權轉讓,收益率通常在5%不到一點,這個就讓銀行理財的流動性大大的增加,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替代了P2P的產品。

  此外,還有銀行的創新型存款這樣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或者保險公司的產品,也非常不錯,之前介紹過了,就不多說了。

  但是總的來說,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的P2P平臺確實不值得去投入,當然,你如果能在頭部平臺搶到鎖定收益率在8%以上的產品還是可以投一下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