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報,獲知荷蘭的玻璃製品再利用率高達百分之九十,而達到這一理想的環保效果的具體做法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實施的“押金制讓民衆主動回收玻璃瓶”。荷蘭人購買的用玻璃瓶包裝的商品內含瓶子的押金,使用完後,空瓶可退並取回押金。正是這項環保制度,爲打造荷蘭美麗環境助了一臂之力。

  讀完這篇報道後,我在點讚的同時也爲我們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感到遺憾。要知道,用“押金制讓民衆主動回收玻璃瓶”的做法我們可是早於荷蘭好多年啊。

  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到商店裏去購買啤酒時是需要收取兩角錢的押金的,喝完啤酒後可將空瓶退回並取回押金,如需繼續購買啤酒,可用空瓶抵充押金。而上醫院診病,患者在藥房取瓶裝藥水時,也會被收取五分(小瓶)或一角(大瓶)的押瓶費,喝完藥後,可憑押瓶費標籤將空瓶退給藥房並取回押金。

  要是當年的這項押瓶制度沒有被終止……但世上沒有“要是”,也沒有“如果”,只有正視現實,做好當下。如今,我們不僅可以恢復當年“押瓶”的老傳統,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將各類可利用的垃圾回收工作做得更好,更可以通過諸如中華慈善總會的“一張紙獻愛心行動”,將環保和慈善相結合,讓一切可回收的垃圾得到有效的利用,進而實現天更藍水更清的宏偉目標。

  要做到這一切,關鍵要將“循環經濟”理念引入人心,讓每一個人明白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垃圾分類投放)都是造福於自己,造福於人類的善舉。(周鈺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