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人质之子 The Good Son / 麦可.葛鲁柏   Michael Gruber

尖端即将出版

 

看见故事大师史蒂芬金对本书的推荐:「如果一年只能看一本小说,欧巴马先生,请你一定要找这本来看!」后,身为金的书迷自然一定要读读这本《人质之子》了!

作者麦可葛鲁柏乃是主修英文出身,随后又跨学科的取得生物学博士。而他的职业生涯也非常丰富,从厨师、海洋生物学家,到白宫公务员、文胆、畅销推理小说的代笔作家。如此多样化的经验,也似乎呼应了他多变的写作风格。《人质之子》是他首度尝试政治/谍报惊悚的类型写作,获得普遍正向的评价。

故事描述心理学家索妮雅于前往巴基斯坦参加研讨会时,遭伊斯兰激进份子绑架,而她在特种部队服役的儿子提欧闻讯后开始设法运用手段加入营救人质的行动……。这看似老套的情节,却因为作者的人物设定及切入的角度,而出乎意料的有趣了起来。

首先是索妮雅一角。身为美国人嫁给穆斯林、迁居巴基斯坦后却又抛下儿子离家,熟知伊斯兰教义、信奉真主阿拉,但在适当的时机,她也能很有弹性且真心的信奉基督。曾打破传统禁忌、女扮男装出去闯荡游历,并将这段经验写书出版,而被伊斯兰世界判刑。经历重大心灵创伤后,因缘际会下成为了荣格学派的心理治疗师……

也因此,经历伊斯兰文化及美国文化的洗礼的她,在成为人质后可以不用透过翻译和激进份子沟通。她不仅能以心理治疗的角度剖悉自己,也能提供其他人质现实得堪称残酷的心理介入,甚至还用自身专长替激进份子「解梦」,操弄敌方的心理……

当今与回忆的交错切换,逐步拼凑起索妮雅的生命信念。顽强的她也隐藏著几分脆弱,激进莽撞却又埋藏著冷静的算计,残酷逼人但也怀有人文关怀。此角色的性格塑造极为成为、生命经历刻画复杂而深沉,是全书中最抢眼的角色,也是让读者陷入不知该爱该恨的矛盾核心。

至于切入角度的层面,《人质之子》虽然不脱此类题材作品的阴谋论范畴,但读完全书才发现似乎并不是如此的单纯,反而似乎更偏向人性本位一些,更接近自我价值及文化价值的认同、爱恨交织的家人关系一些。

本书也舍弃了以「作战中心」为主的视角,反而是以索妮雅的当下与回忆、提欧的当下与回忆,以及在国安局中担任翻译的辛西亚欲透过此次事件进入权力核心的三条故事线交错进行。没有危机倒数计时、也没有动用大量炸药的爆破场面,却成功地营造出悬疑紧凑的氛围,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在书末的作者专访中作者说明他从大量的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小说中汲取养分;也因此,本书中他得以鲜明的呈现出巴基斯坦的生活样貌、圣战份子的理念。同时,他透过索妮雅之口对宗教信仰、文化差异等议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深度思辨;也透过辛西亚的国安局长官之口以及辛西亚卷入的危机,凸显出政治、官僚及国家安全讽刺的一面。

        在人质事件震撼性的结局过后,真相揭露并非结束,而是持续发酵。最后一章轻描淡写的尾声,却留下强劲的冲击。

 

 

点此至博客来购买本书麦可葛鲁柏历年作品

 

内容简介

  特种部队士官提欧‧贝里从身为争议性伊斯兰作家的母亲口中得知,她即将前往巴基斯坦参加和平研讨会,他不禁忧心忡忡。不安的恐惧旋即成真:研讨会成员遭到恐怖分子挟持,对方扬言要将人质一个一个砍头。幸好索妮雅‧贝里‧莱加里也身怀绝技,拥有惊人的语言能力,具备荣格派心理治疗的神秘洞察力,还有无可动摇──有时显得残酷──的坚强信念,这让她拥有足够的智慧应对歹徒的胁迫。随著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提欧能够顺利救出他的母亲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