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醫學院的中心花園內,一場緬懷紀念活動在“無語良師”紀念碑前舉行。去年,紹興老人楊初的名字也被刻在了這塊紀念碑上。

  2017年8月25日,92歲的楊初老人溘然長逝,按照他的遺願,他的遺體將全部捐獻浙江大學醫學院用於醫學事業的研究。老人的遺體發揮出了最大價值:在去世後的兩個小時內,老人的眼角膜與腦組織被醫學院老師精心摘取,眼角膜用於移植手術,而腦組織標本則被保存於“浙大中國人腦庫”用於科學研究,遺體的其他部分也均悉數捐獻給了浙大醫學院用作實驗解剖。

  楊初出生於1925年7月,建國之初便參加了工作,後在紹興市人民醫院工作直到退休。老人捐獻遺體的想法並非一時興起。楊初的家人告訴記者,老人的孫女曾就讀於中醫藥大學,在家中,孫女常會提起學校的事,她說解剖學老師都十分尊重學校裏的“大體老師”,解剖課時如果有學生不尊重人體標本,老師就會嚴厲斥責。此外,孫女也經常會向楊初提起學校裏遺體標本數量稀少的問題。

  孫女說的這些事,深深地印在了老人的腦海中。2011年,80多歲高齡的楊初老人產生了捐獻遺體的想法。兩年後,老人在主動委託家人去相關部門諮詢捐獻遺體的相關事宜,最後輾轉聯繫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之後,老人毫不猶豫地簽署了《自願捐獻遺體登記表》,並寫下了自己莊嚴的承諾:我死後身體上有用部分將無償捐獻給需要的人(如眼角膜等),其餘全部由貴院全權處置,用於醫學科研與教育。

  楊老生前照片

  據楊初老人的兒媳金女士介紹,當初作出這個決定時,老人十分堅定,表示他的身體如果能爲祖國、爲人民發揮作用,能讓學生從他身上學到知識,乃至獲得造福全社會的科研成果,他的奉獻,便是值得的。

  人體標本的數量本就不多,而罕見病患者的人體標本更是十分稀缺。楊老生前患有帕金森氏病,而浙大醫學院此前也很少有該類病例的腦組織捐獻,所以醫學院的老師在獲悉楊老的義舉後也十分感動。據介紹,老人的腦組織標本保存於“浙大中國人腦庫”,用作帕金森氏病的醫學研究,通過它,科學家們能探索人類神經精神疾病的發病原因,並能爲建立有效的治療方法提供最直接有效的研究材料。此外,通過移植手術,楊老的兩片眼角膜也給兩位失明的患者帶來了光明,兩位角膜受捐患者均通過醫生表達了對楊老的感謝與敬意。

  “於越懸壺七十秋,樨香盈袖馥芳稠;去疾療傷庥廣衆,杏林技德拔頭籌;回生肉骨有新猷,芻蕘獻頌只微謳。”這是楊老生前所寫的一首詩。在老人的影響下,他的兒子、兒媳、兒媳的父母、孫女,都陸續簽署了遺體捐贈書。

  “我家三代六口人都登記了遺體(器官)捐獻,我覺得這是特別光榮的事。我也是親身經歷了才更懂得遺體對醫學科研的貢獻有多大。”金女士自豪地說道。金女士的父母也早早就有百年後捐獻遺體的想法,2012年,她的父母在遺體捐獻書上籤了字。2018年8月,在醫護人員的護送下,她父親的遺體也被送往浙大醫學院。(浙江新聞客戶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