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製圖:粉巷財經

  西安將往何處去,應該說早有共識。

  總書記的話講得透徹,“我的家鄉中國陝西省,就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一個“家鄉”,一個“起點”,給陝西(西安)的格局定位,做了最好註腳。

  其實能夠明顯感覺到,西安的發展思路正在轉變。

  無論招商引資、人才戰略、產業佈局,還是基礎建設、城市管理、品牌營銷,均力圖放到國際大環境中去考量,放到全國大格局中去謀劃,積極融入“一帶一路”,主動服務國家戰略……

  這是國家中心城市應有之格局,更是頂層設計賦予的時代使命。

  當下之關鍵,對於這把政策“利器”,在現有1.0建設版本的基礎上,如何繼續去研究,去發散,深化系統佈局,攻堅克難,把文章進一步做大?

  可以說,對主政者的政治智慧和操盤能力,是極大考驗。

  01

  說白了,通過中心城市建設,國家需要西安作爲龍頭揚起來,帶動西北加快開放,促進東西南北區域協調發展,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這是國家戰略、歷史使命,不是一城一池的事兒。

  說起來,國家戰略待西安不薄,西部大開發之初,也曾寄予厚望。

  然而,僅靠只鱗片爪的崢嶸,龍頭是揚不起來的。包括底蘊傳承、城市能級、開放程度、公衆福祉等等,應該是綜合實力加成的結果。

  面對千載難逢的機遇窗口,因爲缺少提綱挈領、系統佈局的戰略思路,更遑論重點出擊、盤活優勢的有效打法,“西部最佳”最終淪爲口號——收割西部大開發紅利的,是重慶和成都。

  如今,藉以“一帶一路”,西安再度站到開放前沿,可謂幸運之極!但在大城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卻也可能是崛起的最後機會!

  如何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國家中心城市獲批一年後的今天,粉巷君(ID:nbdfxcj)再度濃墨,用意即在於此。

  關中平原城市羣 圖片來源:陝西省政府官網

  大西安格局成型,空間資源拓展,對城市能級的直接提升,過去兩年裏已多有印證。按照關中平原城市羣發展規劃,“核心”的輻射、能級的進階,還有很大發揮空間。

  再如,國家中心城市紛紛拉高發展標杆,躋身這一陣營,西安自覺在大國大城中重新審視自己,調高新座標、釋放新動力,積極參與大城競爭。

  營商環境、搶人大戰、城市營銷取得成效,以硬科技、軍民融合等爲代表的高質量發展,還有很大釋放空間……

  包括公共服務體系、城市治理體系,亦尋求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

  篇幅有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意義,很難一一細數。

  但邏輯關係大致明朗。

  龍頭要揚起來,支撐國家戰略——怎麼揚?

  面對這一偉大而複雜的工程,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無疑是提綱挈領的一把“利器”,繼續抓好抓實抓深,是毋庸置疑的。

  02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是必需的,也是頂層設計殷切期待的:按照到2020年、2025年、2035年三個階段,全面建成代表國家形象、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國家中心城市。

  關鍵是,“利器”怎麼發揮的問題。

  結合國家戰略要求,五個層面的系統佈局,需要深入研究,持續發力。

  打造大西安都市圈,是眼下最迫切的。

  比如,“北跨、南控、西進、東拓、中優”戰略,以及“三軸三帶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組團”格局,才踏上征程不久;西鹹一體化、富閻一體化尚需全面加快……

  還有服務全省發展大局的考慮。

  參照2017年,西安首位度2.25,而成都爲6.7。陝西省委書記胡和平明確提出,要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進一步提高首位度,增強大西安對全省發展的帶動輻射作用。

  如此,“1+10+N”的省域協同新格局,才能夠實質性發揮……

  圖片來源:國際港務區官網

  帶動關中平原城市羣發展——這一層面,建立在西安首位度大幅提升、核心城市輻射作用充分發揮的基礎上,進而引領羣內城市,尤其在文化旅遊、軍民融合等領域,形成高地效應……

  第四個層面,支撐“一帶一路”建設。

  再度站到開放前沿,是西安當下最大勢能。要抓住機遇,發揮節點城市門戶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全面提升西安的參與度、連接度和影響力,打造亞歐合作交流主陣地、新時代中國形象的窗口城市——這也是頂層設計中期待的畫面。

  第五個層面,積極參與全球競爭。

  狂飆突進的“長安號”,以及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已經給西安的國際樞紐城市集散作用,開了一個好頭;繼續提升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集散能力,構建開放型、樞紐型城市經濟體系,還大有文章可作……

  略作梳理,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三階段無層面”建設任務,可謂任重道遠!

  03

  釐清了國家戰略的系統要求,接下來就是重點突破的問題。

  有個背景需要說明一下。

  早先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強調過,要在中西部地區培育發展一批城市羣、區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新增長極。

  這句話,其實已經爲西安指明瞭突破方向——經濟發展+對外開放。

  按照這一指導思路,兩年來,西安將招商引資作爲“一號工程”,引進不少重磅項目,包括產業破題,亦趨勢良好。時隔30年,GDP重回全國20強,增速居副省級第一。

  但就絕對值而言,其仍然是經濟塊頭最小的國家中心城市。

  目前來看,“3+1”萬億級大產業(以電子信息爲主的高新技術產業、以新能源汽車和航空製造爲主的先進製造業、以“三個經濟”爲主的現代服務業和文化旅遊業),這幾張“王炸”,相信後續可以打的更漂亮。

  在“3+1”基礎上,增強對全國經濟版圖的支撐,西安還有很多好牌可以打。

  比如,持續推進絲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服務實體經濟;構建“總部+基地”、“研發+生產”、“中心+網絡”的城市羣產業協同生態圈;依託科研院所、軍工企業,軍民融合還有很大的爆發力……

  圖片來源:曲江官微

  對外開放領域,首先要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

  如深化“一圈一區兩廳三城”(國際友城“朋友圈”,國際機構聚集區,國際會客廳、文化展示廳,國際會展名城、世界賽事之城、留學生之城),這些可算是基本動作。

  再者,作爲華夏之根,西安還得承擔起中華文化對外輸出,以及國際人文交流樞紐的使命。

  這顯然又是一個宏大命題,關鍵在於找準抓手。

  比如,通過系列IP破題,旅遊產業的勢頭已經起來,繼續深進,輻射海內外是可期的;包括書香之城、音樂之城、博物館之城,以及文化+創意、旅遊、科技、金融、會展等,,還有許多新動能有待培育、釋放……

  我們也期待,西安有朝一日,成爲“一帶一路”文化旅遊黃金大走廊。

  最艱鉅最長遠的,是形成全面對外開放的格局。

  需要深入挖潛“三個經濟”,構建連同全球的立體大通道,利用好自貿區、國際產業園等平臺載體,引領關中平原城市羣鏈接東西南北,乃至加強海外合作——最終,從半封閉內陸腹地走向全方位開放高地。

  西安的未來,不止一城一池,而在於引領西北,輻射“一帶一路”,爲國家戰略提供強有力支撐!

  西安的未來,且看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2.0、3.0版本。

  對於主政者,這的確是極大的考驗!

  本文爲〡粉巷財經 nbdfxcj〡原創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