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座下,有不少都是同出鳳陽府的老鄉,鄂國公常遇春即位列其中。朱元璋的一生縱然無愧傳奇,而常遇春卻也別具雄烈豪氣。《明史·常遇春列傳》記載,常遇春出身鳳陽懷遠,家中父輩皆是躬身田壟的清苦之人,常遇春自小就跟隨家人下田耕作。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常遇春卻心懷大志,不在甘居隴畝之間,遂跟隨鄉人習練武藝。

  西漢匡衡甚篤經史文墨,以打雜幫工換取書卷,常遇春如法炮製,也給人幫工打雜換取習練武藝的機會。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常遇春刀劍騎射樣樣精通,學有所成的常遇春出門闖蕩,尋求機會。然而彼時正值世事變幻烽煙四起的元末年間,想出人頭地並不容易,常遇春遊走多時,最終爲了果腹投奔大盜劉聚麾下。

  體魄魁梧武藝高強的常遇春很快受到劉聚器重,如此常遇春度過了一段大塊喫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的綠林生活。然而當個小小的山賊,絕非是常遇春的初衷,他決心伺機離開劉聚。公元1355年,朱元璋率部徵討和州,而常遇春恰恰也趕赴和州,當他得知朱元璋威名之後,二話不說就策馬前去投奔。

  初來乍到,朱元璋並不賞識常遇春,常遇春毫不氣餒每戰必叱吒衝鋒,出手皆有斬獲,如此幾次下來,常遇春成了朱元璋麾下不可缺少的先鋒大將。此後5年間常遇春率部鏖戰衢州、大戰九華山、渡江南下大戰採石磯,皆一馬當先立下赫赫戰功,朱元璋開赴江南之後,常遇春已位列元帥,屬首功之臣。

  公元1360年,朱元璋對陣陳友諒,雙方在鄱陽湖決一死戰,緊隨其後徵討張士誠,在這些至關重要的大戰中,常遇春累建功勳,晉封鄂國公。南方蕩平之後,常遇春並未得片刻喘息,立即奉命揮師北上,繼續追繳殘元。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位開創大明,而彼時的常遇春仍在沙場奔逐,直搗殘元老巢開平。然而得勝回還的途中,常遇春卻一夜之間突然病死。

  常遇春究竟怎麼死的,數百年間衆說紛紜。其中不乏朱元璋忌憚其功巨大,暗中翦除之說。還有古籍記載說朱元璋忌憚常遇春之妻藍氏跋扈,將其誅之,常遇春聞訊悲慟驚駭之下猝然死去。而研究明史的歷史學者卻認爲,這些說法都太過離奇而難以置信,常遇春之死其實另有隱情。

  學者通過細究大量古籍記載得知,常遇春之死雖然突然,卻並不意外。他率部回師時,正是農曆七月的酷暑時節,常遇春去世的地點爲柳河川,這裏屬於承德邊塞附近,晝夜溫差非常大。古代身穿鎧甲晝夜馳騁的將卒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非常容易折損,因爲一旦歇息卸甲,就易得卸甲風,也就是中風,對照常遇春的驟然死去,只有卸甲風最合乎彼時的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