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放鬆。其實主要指的是外周肌羣的放鬆。

如同軸承間的潤滑越充分,由發動機傳導到車輪上的力量,會越流暢,損失越小,對汽車本身的損傷也越小。

核心肌羣只要你沒躺著,就一直保持緊張。可是如果脊柱和胯關節放鬆的夠,如同發動機機油品質好,會使核心肌羣發揮更大的效能。

其實除非天生神力,同性別同年齡的人的體能差別並不太大。可是如果掌握了放鬆的規律,就如同一部保養充分汽車,肯定能比疏於保養的汽車產生更大的推進理是一樣的。

當然了,傳統武術講求的氣沉丹田,三田相照,調整呼吸等手段,更有提高駕駛員素質的作用。

具體到通背拳,更是把核心肌羣的作用提高到更為突出的地位。

不會放鬆就先站站樁,感覺哪疼就調整哪,刻意放鬆哪。至於如何放鬆一塊肌肉,個人經驗,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在上面,自然就會放鬆。

等肢節都放鬆好了,再體會發力,仔細體會力量是從哪裡發出來的。最早能體會到的一般是肩背,逐漸到腰,最後到腳。

全身像龍的擰轉把力傳導到肢節。如果真能體會到了,覺得發力順暢了。還是要打打樁。纔不傷身體。


通背拳,與其說是拳法,不如說是一種訓練方法,也就過去練的常說「通背」,而不說通背拳,他的特點會根據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訓練方法,年齡小以腰腿基本功為主,練出規矩,以輕靈急快為表現形式,年青人在一定的基本功的基礎下,通過活臂活腿活身的訓練方法,可練出通背拳特有的鞭勁,打出冷彈脆快硬的風格,但要達到通背拳的高級功力空化力,就需要在空松上下功夫。年齡大些的可從松活下手,通過訓練可從松沉下手,以松活沉長厚為表現形式。此拳重功力,講勁法。通過法根,拳根,行步的訓練使人體高度合一,當基礎打好再進行操手操身的輔助訓練,也叫操樁打袋,進一步相互搭手互喂,互操。通背重單操,其特有的訓練方法相當保守,入門以鬆軟慢為主,氣勁達梢尖。靈長多力是其特點。


通背拳的練法及要領本人也不是很清楚,要想練習武術首先要從基本功開始,腰腿的柔韌性,步法,腿.法,騰空跳躍及各種拳法,掌法,跌撲.滾翻,抗擊打,力量等訓練,武術講究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要練武不怕苦,要練功別放鬆,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練習武術可以磨鍊人的毅志,要想練好武術貴在堅持。


讀高中時,成都體院的實習老師教了連環拳,畢業後下鄉當知青,天天勞累生產,不練也就忘了,現在對武也無愛好,算是門外漢,人體七筋八脈,穴位不少,一不注意點了穴道有生命危險,加之性格剛烈,不練為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