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常常因爲彪悍的民風和大膽的做事態度,以及火爆的態度和驍勇善戰的風格常常被我們稱爲戰鬥民族。

  中國的俄羅斯族是古代俄羅斯移民的後裔,經過百年的同化,已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俄羅斯族主要聚居在新疆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市下轄額爾古納市等地,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數這裏了。

  恩和

  恩和,蒙語的意思是平安,太平

  恩和是中國俄羅斯民族鄉,位於額爾古納河以東、大興安嶺以西的中俄邊境線上。

  在古文獻中,這裏被稱作“韃靼”,居住着蒙古人的先祖。

  在這,有一座由木刻楞聚成的小鎮,遠離凡塵紛擾,沒有車水馬龍,人山人海。

  (木刻楞:木刻楞的建築方法,主要是用木頭和手斧刻出來的,有楞有角,非常規範和整齊,修建木刻楞房一般情況下不用鐵釘,通常都用木楔,先把木頭鑽個窟窿,再用木楔加固)

  在這,拋開過往種種,換個心情,在記憶中畫一幅跨越時空的畫卷。

  在這,無需再對牛彈琴,因爲牛是樂隊主唱,自然樂隊無時無刻都在爲你譜寫新的篇章。

  在這,你的生活將不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牛犢會在你窗前“牟牟”,邀你共賞夕陽。

  在這,傍晚的天空不再是單色的金黃或火紅,而是一片斑斕的彩色畫布。

  在這,人們日落而歸,靜看夜幕由遠而近爲大地蓋上被鋪,沒有都市不夜城的吵雜。

  在這,水靜得毫無波瀾,明鏡一般,即可正衣冠,亦可明得失。

  在這,夜晚的天空不再孤單,繁星點點,銀河在望,腦海中唯一想做的就只剩下“天作棋盤星作子”

  在這,結束一日最好的姿勢就是走進“巴尼雅”,來一場俄羅斯族的傳統桑拿,去盡一日疲勞。

  在這,就連桑拿也是濃濃的原生態味道,聞木刻楞獨有的原木氣息,聽柴火燒啪啪作響,一身疲乏隨水流而去。

  走出恩和,西眺俄羅斯,一條長河默默靜臥在兩國邊境,潺潺流水述說着古往今來一段段不爲人知的歷史辛酸。

  烈日下,額爾古納河波光粼粼,在寧靜之下又有多少的故事傳說沉睡於此,曾經的大好山河爲何又止步於此。

  此情此景,只嘆一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美景意猶未盡,時間卻從不停息。

  觀光之餘,此地的俄羅斯族的小麥麪包——“列巴”也是遊客們來此地不容錯過的體驗。

  “列巴”酸甜可口,鬆軟酥香,抹上野生藍莓製作的藍莓醬,享受來自不同味道全方位的味蕾按摩。

  獨具特色的俄羅斯族春節——“巴斯克節”也正好在4月到5月之間,現在出發正好可以趕上的一年一度的狂歡盛典。

  “巴斯克節”俄羅斯族重要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2011年俄羅斯族巴斯克節正式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在公曆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這段日子裏,持續一週左右的時間。

  “巴斯克節”如同過春節一樣,人們在節前十幾天便開始忙碌。室內粉刷一新,打掃的一塵不染。

  烤製出大量不同風味、不同造型的麪包糕點,“古裏契”大蛋糕,上面用奶油和蛋清寫着“ХВ”(即“基督復活了”的俄文縮寫)。

  男女老少都要精心地打扮一番,穿上最豔麗的服飾,佩戴各種首飾、走訪問候,按俄羅斯的禮節擁抱接吻。

  年輕人和孩童們兜裏都裝有幾枚特色食品‘列巴’染彩蛋,見面要互相碰撞彩蛋,看誰的彩蛋更硬,輸者要將自己的彩蛋送給對方。

  主人也要以彩蛋款待,賓主間有時也要各選一個彩蛋碰一下,以示友好和節日祝福。

  近年來,一些村屯的俄羅斯族,在節日的家庭酒會上增添了新內容,即相互交流生產經驗,相互傳授生產技術。

  線路推薦:

  海拉爾—額爾古納—恩和—滿洲里

  線路特點:

  體驗呼倫貝爾大草原下別樣的民族風情,感受一場獨特的心靈SP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