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趙佳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有這麼一羣偉大的生物,它們生活在南半球的廣闊空間裏,從南極洲一直到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羣島,都能看到它們搖擺的身影。它就是“搖擺紳士”——企鵝!

  你看它搖搖擺擺地朝我們走來,除了一身“黑色燕尾服與白色襯衫”,那一雙撲棱棱的小翅膀也是很惹眼。咦,企鵝這一對翅膀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也沒見它飛起來呀!

  小翅膀,大作用

  企鵝雖然是“鳥”,也長着翅膀,但它們是始終無法飛上高空的。對於飛翔來說,它的翅膀太短了,而它們的身體又是如此笨重,據計算,它們需要達到每小時400 千米的速度才能升空,可是它們的小短腿卻怎麼也跑不了這麼快。

  它的翅膀,其實是爲了讓它們在水中“飛行”的。它們的翅膀短而細,上面長着很有彈性的羽毛,且可以利用這樣的翅膀快速划水前進,就好像船槳一樣。

  不僅如此,爲了適應各種各樣的氣候特徵,企鵝可是渾身有“絕招”!

  胖墩也能遊得快

  企鵝的體重非常重,因此在水中可以順利地下潛。它們的紡錘形身體非常完美,在水中受到的阻力非常小。小藍企鵝經常會下潛到 30 米深的地方,而體形巨大的帝企鵝,甚至可以下潛到 500 米的深水中。在這裏,它們可以盡情地捕魚,可以在水下飽餐一頓之後再回到水面。

  企鵝的游泳速度快得驚人。帝企鵝的游泳速度約爲2.3 米/秒,爆發速度可達5.5 米/秒,普通人的跑步速度爲7米/秒,游泳速度約爲0.3米/秒。

  帝企鵝

  游泳健將的潛水服

  企鵝的身體上覆蓋着短而堅硬的羽毛,羽毛尖端就像瓦片一樣相互重疊着,所有的羽枝相互咬合在一起,連接得非常緊密。它們還會從尾巴根部的油腺獲取身體中的油脂,然後用喙將這些油脂均勻地塗在羽毛上,使得羽毛既不吸水,也不容易變幹,使自己的羽毛成爲防水的羽衣,我們可以管它叫企鵝的“潛水服”。

  除了羽毛,企鵝的皮膚上還具有一層雲狀的絨毛,可以保持靠近身體的熱空氣的熱量,就像是一件貼身的“小棉襖”。

  炯炯有神的小眼睛

  人類在潛水的時候,都會戴上潛水鏡。那麼,企鵝是如何在水下進行觀察的呢?企鵝的眼角膜並不像人類的眼角膜彎曲得那麼厲害,因此,對於企鵝來說,在水中和空氣中看東西沒有太大差別。

  企鵝掩藏在瞳孔後面的晶狀體,能夠發生非常明顯的變形,比人類晶狀體的適應能力要強得多,因此,企鵝在水中也能夠看到清晰的圖像。爲了能夠準確抓到獵物,企鵝必須準確地判斷自己與獵物之間的距離。企鵝兩隻眼睛的視野會在喙上方的一個狹窄的區域裏交會重合,並在那裏形成一種類似於望遠鏡瞄準器的視覺效果。因此,在企鵝視線範圍內的獵物,就會被企鵝看到並準確地定位。

  不怕凍的小腳丫

  爲了適應南極寒冷的生活環境,企鵝的皮膚下有能抵禦嚴寒的厚厚的脂肪保護層。企鵝通過改變向雙腳提供血液的動脈血管的直徑來調節血液的流量:寒冷時減少腳部的血液流量,溫暖時增加血液流量。

  此外,企鵝雙腳的上層還有一種特殊的“熱交換系統”,防止腳部被凍傷。在冬季,企鵝腳部的溫度保持在 1~2℃,這樣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熱量流失,同時也防止腳被凍傷。

  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南美洲,企鵝需要忍受炎熱的氣候;在南極地區,它們則要忍受冰天雪地的寒冷。爲了在各種各樣的棲息地生存,企鵝們不斷進化適應各種不同氣候條件,最終這些特徵也成就了它們的獨一無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