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Professor和朋友小張一家聚會,慶賀小張夫婦喜獲二胎。

  聊天時,小張的妻子一直抱怨女兒越來越不聽話了,不僅不能幫着媽媽照顧剛出生的弟弟,還不認真寫作業,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竟然從第一名下滑到第九名。

  聽到媽媽的吐槽,小張的女兒坐在一邊靜靜地聽着,臉上看不出什麼表情。席間,小姑娘口渴,拿起水壺倒水。可能因爲水壺有點沉,小姑娘沒有拿穩,熱水撒到了桌子上。這本不是什麼大事,但小張的妻子立馬火冒三丈,衝着女兒厲聲呵斥:“學習學不好,倒個水也倒不好,你真是笨死了!你還能幹什麼?”

  小張見狀忙打圓場,把女兒拉到了一旁坐下,看看有沒有燙着。

  看到這個場景,Professor不禁回憶起一年前:那時小張的女兒非常活潑,總是笑着和媽媽膩在一起;可現在,女兒變得沉默寡言,戰戰兢兢,而媽媽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懷裏的弟弟身上……

  自2016年1月開始,我國正式開放了二孩政策,至此,實施了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正式宣佈終結,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生二胎,但隨之而來的家庭教育問題也變得愈加複雜。

  如何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愛,成爲了很多二胎家庭的最大困擾。

  壹

  前一段時間,媒體報道年僅12歲的小婉獨自一人去診所進行心理諮詢。

  原來,小婉一直希望自己能擁有親密無間、形影不離的友情,如果她感覺不到朋友們的關注,她的頭腦裏就會產生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他們是不是想甩了我?”、“我是不是做了什麼讓他們不高興的事?”……

  “我真的太需要別人對我的關注了!”這是小婉在諮詢室中重複最多的話。

  在與小婉的溝通中,諮詢師發現了造成小婉心理困擾的重要因素,便是家庭。

  小婉家中有一個弟弟,工作繁忙的父母要求她在照顧好自己的同時,也得幫忙照顧弟弟。在小婉看來,父母一直都偏愛弟弟,根本不關心她,小婉跟父母的關係也因此疏遠。

  因爲在家庭中得不到愛,小婉開始渴望從友誼中獲得愛與關注。只是,小婉沒有想到,自己給友誼添加了過重的“砝碼”,最終導致自己心力交瘁,友情也亮起了“紅燈”!

  很多時候,父母並不覺得二孩的出生會對老大產生危機,父母如果沒有平衡好大寶和二寶的愛,就會讓大寶感覺備受冷落,家庭氛圍也會受到影響。父母不自覺的長時間偏愛,會讓那個得不到父母關注的孩子變得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還有可能養成事事委屈自己、成全別人的性格。

  貳

  生了二胎的父母經常有這種疑問:生了兩個,都是同樣愛,爲什麼愛得一樣,孩子卻覺得父母偏心?

  科學家的研究卻表明,家長是在騙自己,因爲生了二胎的父母,一定會偏心。

  最近科學研究發現一種叫做“嬰兒模式”的特質,這是動物幼崽和人類幼兒如此可愛的原因,父母會不知不覺地偏愛更加可愛的二孩。

  另外,嬰幼兒缺乏能力,從睡覺、吃飯、洗澡到大小便,事事都需要大人的悉心照顧。客觀上,父母會傾注更多的精力到二孩身上。

  再者,年幼的二孩正是可愛好玩兒的時期,他們不像哥哥姐姐那樣有學業上的壓力,更不會將這種壓力傳達給家長,他們只需要吃好、睡好、玩好即可,無形中也給父母帶來了簡簡單單的“育兒之樂”。試想如果你是家長,你的面前放着大寶的不及格成績單和正在夢鄉、憨態可掬的二寶,你更喜歡誰呢?

  叄

  如何平衡兩個孩子的愛,一直困擾着很多二胎家庭。但是下面這位媽媽的做法卻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咱們一起看一看——

  這位媽媽發現自己懷上二胎後,第一時間告訴了兒子;週末她會帶着兒子去科技館觀看不同月份的胚胎展示,告訴他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是如何發育的;每天晚上她會讓兒子對着自己的肚子講故事,來增進母子的感情。

  女兒降生後,在兒子面前,媽媽會剋制對女兒的寵溺,甚至比以前更關心兒子,經常跟他聊天,說心事,讓他諒解媽媽有時候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妹妹身上。

  漸漸地,兒子感覺到他的生活因爲妹妹的到來而變得更好了,他感受到了全家對他始終如一的愛,漸漸變成了一個“寵妹狂魔”。

  這位媽媽的做法其實並不難效仿,她只是在照顧女兒的同時,兼顧到了兒子的感受,經常與兒子交流,有意增加與兒子的相處時間,增進親子感情。

  孩子的需求其實並不多,只要父母能抽出一點精力放到他身上,他就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