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權健、無限極、華林酸鹼平等保健品相繼隕落後,又一曾風靡全國的保健品品牌陷入危機,它就是碧生源。對於碧生源,想必許多人對它還沒忘卻,尤其是“快給你的腸子洗洗澡吧”,“嗖的一下就瘦了”這幾句廣告語許多人更是印象深刻。然而,也正是這家曾經風光程度足以比肩腦白金的保健品公司,近日卻淪落到了賣樓來維持生計。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8年12月31日的時候,碧生源便發佈消息稱,將會把位於北京西四環的碧生源大廈以5.5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吉寶置業。出售這棟大樓能夠讓碧生源獲得5.2億元的流動現金。值得注意的是,這5.2億元碧生源還不能全部放入口袋,而是隻能放1.2億元,有1.5億元是用於償還貸款,2.5億元是用於向股東派息和進行其他投資。曾經高喊“嗖的一下就瘦了”的碧生源,爲何如今自己變“瘦”了?

  許多人並不知道的是,這已經不是碧生源第一次變“瘦”了,而是多次。據碧生源近日所公佈的財報資料顯示,碧生源2018財年的營收爲3.7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2.4%;淨利潤爲-9347.2萬元。近幾年來,碧生源其實一直活躍在虧損與盈利的“平均線”上。

  從2013年到2018年,碧生源這幾年的淨利潤分別爲-0.9億元、0.45億元、0.88億元、-0.75億元、0.053億元以及-0.93億元。總體來看,碧生源仍舊是處於虧損狀態中。淨利潤出現負值,並不代表碧生源的產品不賺錢。相反,做碧生源其實比做房地產還要暴利。

  碧生源創始人趙一弘曾說過,這14年來碧生源只做了一件事,賣了兩袋茶,一袋是碧生源減肥茶,一袋是碧生源常潤茶。兩袋茶賣了30億袋,45億元人民幣。可實際上,趙一弘有句話還沒說出來,那就是碧生源兩袋茶的成本其實只有4分錢。查看碧生源的官網便能發現,碧生源常菁茶(也就是碧生源減肥茶)60袋裝目前的售價爲158元。換句話說,一袋常菁茶的售價高達2.6元。成本僅僅4分錢,碧生源卻賣出了2元錢一包,其中暴利可想而知。

  坐擁如此巨大的利潤,爲何碧生源還會發展成如今這般模樣?這一切,或許還是得歸因於碧生源的創始人趙一弘。相比於碧生源,人們對趙一弘的認識較少,甚至都不知道這個人。趙一弘原本是在創造康師傅、福滿多、德克士等著名品牌的臺資頂新集團任職,直到2002年,趙一弘才離開丁新集團,自己出來創業。

  在頂新集團任職的時候,趙一弘親眼見證了頂新集團在內地從零發展成一個巨無霸企業的全部過程。當時趙一弘給康師傅算了一筆賬。當時一斤麪粉價格是0.8元,一包康師傅方便麪的批發價是0.98元,但一斤麪粉能夠做多少包方便麪?爲何如此的道理,世人卻參悟不透,仍舊願意爲康師傅買單?趙一弘參悟到了其中的祕訣,也就是品牌效應。

  雖說如今許多人都對品牌效應一知半解,但當時卻是一片空白,真正認識品牌效應的人沒有多少。爲此,趙一弘才決心創業。不過在當時,國內的快消品十分少,充其量也就是雀巢、立頓能夠站得穩腳跟。也正是基於這一原因,趙一弘才創立了碧生源。但早在創立初期,碧生源的產品就已經被定位於保健品行列,主要產品其實也就是碧生源減肥茶和常潤茶兩種。

  不過一開始的時候,卻沒有人願意爲碧生源買單,2005年碧生源的虧損曾高達1244萬元。2006年,趙一弘開始砸錢打廣告,最初時花在營銷上的費用就高達5000萬元,2008年更是高達1.2億元。好在的是,近乎於瘋狂的營銷也爲碧生源帶來了99.1%的銷量增長率。2010年,碧生源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爲了內地保健茶第一股。然而從2011年開始,持續砸錢做營銷的方式卻沒有爲碧生源帶來持續的盈利,而是出現了虧損與盈利相交替的奇怪現象。

  又一保健品或將隕落:公司靠賣樓維生,成本僅4分錢卻賣2元一包。有人說,碧生源的虧損在於它那誇大其詞的宣傳。如今儘管是再癡迷於減肥的女性也有了大健康的意識,碧生源這種套上保健品帽子的低成本茶葉自然會被人們所拋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