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現在的孩子最難養,打不得罵不得,有時候說出幾句話來,把大人都懟得無所適從。特別是父母這一輩很忙,家裏的孩子由老人帶時,孩子會更加被溺愛。在這樣嬌生慣養的環境中,孩子很容易發生,對大人長輩大喊大叫的事情。那麼面對孩子的“出口傷人”,家長們究竟該做什麼樣的反應,纔是最正確的呢?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很多孩子都曾在某一刻,對家長出口傷人,家長的反應也不同。

  茜茜的女兒有一次跟茜茜生氣,對着茜茜大喊:“媽媽,你給我滾”,茜茜聽了之後很是生氣,抓起來女兒就揍了一頓。之後茜茜才發現其實是自己有錯在先,可是從那以後,茜茜的女兒卻再也不相信茜茜了。

  林軒的兒子在林軒不給買東西的時候,對林軒說:“等你老了,我也不給你買東西,還打你,哼。”林軒強忍住了想打孩子的衝動,跟孩子講道理。後來孩子再也沒說過,這種讓家長傷心的悖逆之言。

  小萌有一次,因有事需要把孩子送去奶奶家常住。孩子很生氣,對着小萌發脾氣說:“再也不要媽媽了。”小萌也很難過,抱着孩子痛哭,孩子還在鬧,於是小萌就對孩子發了很大的火,孩子從此總是小心翼翼地對小萌。

  以上三個故事,都是針對孩子對父母發火的案例,根據各個爸媽不同的表現,孩子也有着不同的迴應方式。很顯然,第二個的處理方式得到的效果是比較好的。所以要想讓孩子朝着自己想要的地方發展,家長首先要做出正確的選擇。

  孩子出口傷人,家長應怎麼做?

  有時候孩子出口傷人,不止是對父母。如果是對父母說出忤逆之言,父母還好教育一點,要是在外面,對着鄰居或者陌生人說出傷人之語,既影響鄰里關係,又顯得孩子特別沒有教養。陌生人若不顧面子狠狠地批評了孩子,這樣家長和孩子都不好看。所以在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之前,自己應該把孩子教育好。

  1、 壓制怒火

  當孩子說出傷人之語時,家長免不了會發火,但是這時候發火並不能解決問題。家長的發火只會讓孩子感到畏懼,但是並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引得父母發火。這時候,家長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忍下來怒火,這樣纔有思考的時間想出正確的處理方法。

  2、 告訴孩子,父母愛他

  當孩子發火時,很多時候是願望得不到滿足。這時候家長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自己很愛他,但是並不能因爲父母愛你們,你們就能爲所欲爲。

  3、 跟孩子溝通

  在發生孩子出口傷人這樣的事時,要跟孩子好好的溝通。首先明確地告訴孩子,他們這樣做不對。並且告訴他們,在自己面前他們還有改正的機會,要是在外人面前還表現得這麼爲所欲爲,沒有人會像父母那般遷就他們。並且,一味地發脾氣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讓別人不喜歡他們。

  其實孩子雖小,但是是能聽懂道理的。家長不能總是以孩子還小爲理由安慰自己。之前很火的一句話就是“你捨不得教訓的孩子,長大會有人幫你教訓”。這句話很形象地告訴家長,教育孩子要趁早。“童言無忌”不能成爲藉口,家長若不好好教育孩子,苦頭在後面。

  不要因爲自己的不捨得和用不對方法教育孩子,讓自己的孩子成爲別人口中的“熊孩子”。你給孩子的教育會成爲孩子的教養,別人給孩子的教育就成了“教訓”。爲了孩子的將來,教育要趁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