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大咖島-創業社羣:如果當初章澤天的同學沒給她拍下那張照片,她現在會怎樣?

抖音發生了什麼?今年7月份,抖音公佈全球月活數超過5億,日活超過2億,這個量級已經接近國民APP微信!

要知道,抖音只是一個細分領域的軟體,竟能與綜合類軟體微信正面競爭了!現在又是幾個月過去,抖音在海外市場的戰績簡直令人感到恐怖。據外媒報道,應用數據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9月份,抖音海外版TikTok在美國的安裝量超過了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和YouTube,在APPStore上,排名第一!

按這個速度下去,抖音,很快就要戰領全球了!

未來,如果你在美國,看到特朗普在「喵喵喵」,請不要奇怪,那一定是他手機安裝了抖音。

抖音在眾多短視頻項目中脫穎而出,現在已經成了行業領頭羊。

而與之對標的,騰訊大力推廣的,發朋友圈都要提示你下載的——微視,日活至今還沒達到百萬,不足抖音的百分之一

要知道,一直以來,騰訊無論是進入哪個領域,都是無往不利,贏多輸少,怎麼現在到了垂死掙扎的尷尬地位?

為什麼騰訊幹不贏抖音?1、是因為缺資金嗎?騰訊市值2萬8千億,年利潤700多億,錢多得能砸死人,會缺資金?

2、是因為缺技術嗎?

其實,像張小龍那樣的頂尖人才,基本都集中在騰訊。如果騰訊還缺技術,那中國就沒像樣的程序員了。

3、是因為戰略失誤嗎?不是。騰訊很早就在短視頻領域進行佈局了。微視這個短視頻軟體,在2013年9月就上線了,而抖音在2016年9月才誕生。也就是說,微視比抖音早了三年,你能說騰訊戰略失誤?4、是因為沒有夢想嗎?幾個月前大家都在批評騰訊已經變成了一家投資公司,毫無創業精神,由此得出微視打不贏抖音的道理。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我覺得很扯。如果騰訊在短視頻領域失敗了,我們就說它沒有夢想。如果它成功了就說它有夢想。以成敗論夢想,太失公允。

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們今天不談夢想,不談精神,來談點實實在在的問題:

騰訊做的短視頻App,起的名字太難聽了。

我們來看下,騰訊一直力推的微視。這意思是微信視頻,還是微小視頻?

無論是哪個角度來看,微視這個名字都沒有定位到軟體最核心的特點,也沒有給人很潮很酷的新鮮感。

再看一下微視的App圖標。一個三角形的形狀,再配點紅藍色彩,與微視這個名字毫無關係,倒是帶著一幅廣發銀行的氣質。

再看抖音這個名字,我認為起得非常不錯。別的公司把設計重點放在「視」上面,它則把重點放在「音」上面,音樂比別人好聽,這一點就細分成功了。抖音,抖動音樂,舞動青春,給人一種非常新鮮和潮流的感覺。再看抖音的App圖標,還真是一個抖動的音符,名字和圖標結合得相得益彰。它成功是有現實基礎的。

兩個App擺在一起,給人的氣質就不一樣。

有人說,微視是根據微信延伸而來的,那微信為什麼能成功?那是因為,微信是建立在QQ的壟斷地位之上的,QQ上的關係網可以直接複製到微信,這是其它公司不具有的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騰訊想起什麼名就起什麼名了,即使叫騰信、捷信、Q信,大概率也跟現在一樣成功。

但短視頻領域,騰訊並未建立壟斷地位,而且推薦制演算法也不需要人脈網,如果還按以前那套,當然就行不通了。名字真有那麼重要嗎?

何止重要,簡直有決定成敗的效果。

8年前,雷軍做出米聊軟體時,迅速攻城略地,拿下幾百萬用戶,並稱,只要騰訊反應不過來,米聊就能贏。

但雷軍沒想到的是,米聊這個名字已經將App定位到小米用戶了,其它手機用戶會不會下載,那還真是未知數呢。

再比如,美國有四大航空公司:聯合航空、環球航空、美國航空、東方航空。

這四大航空公司的規模都差不多,但東方航空的口碑一直是最差的,即使東方航空拚命改善服務質量,得到的結果卻還是這樣。

問題出在哪裡呢?就是因為名字起錯了。東方航空這個名字有強烈的地域性。在用戶的心目中,東方航空是一個地方性的小航空公司,比不上那些全國性、全球性名字的航空公司。

騰訊也是這樣,微視的名字不如抖音,從一開始就輸了,之後的一切努力就是白費。

雖然騰訊拿了30億巨額補貼微視創作者,但大多都被羊毛黨擼走了。這就是,以利相交,利盡則散。

抖音不花錢補貼創作者,把精力放在提升用戶體驗上面,做到現在5億月活,這就是以心相交,成其久遠。

我們再設想一下,如果阿里巴巴把淘寶起名叫阿里購物,那未必有現在這麼成功吧?由此看來,起名字,還真是一件決定成敗的藝術。

頭條的定位能力遠超騰訊

起名的能力,本質上是定位的能力。

頭條的多個產品都不斷的獲得成功,也正說明其定位能力很強。

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內涵段子、皮皮蝦社區、悟空問答、懂車帝等等,頭條旗下的每一個產品都是細分定位,獨立命名,而不是喫今日頭條的老本。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每個產品都用一個獨特的角度佔領用戶的心理認知。上今日頭條是為了看今天的新聞的,上抖音是刷刷神曲和有趣的視頻,上內涵段子污一下……

而且一個產品失敗了,不會影響到其它產品的發展。比如內涵段子今年四月被國家封殺了,並未影響到今日頭條和抖音的地位。

而騰訊的產品,大多是在喫騰訊和QQ的老本。騰訊視頻、騰訊新聞、騰訊手機管家、騰訊電腦管家、騰訊地圖、QQ音樂、QQ空間、QQ郵箱等等。

起這些名字,除了讓人一眼就知道這是騰訊公司做的,並沒有什麼其它的優勢。

而且騰訊的盈利大頭是遊戲業務,騰訊是一家遊戲公司也一直廣為人詬病,在這種情況下,做產品,就更不應該主打宣傳騰訊這兩個字。最好是讓人忘記產品是騰訊做的。

這兩種命名路線,導致的效果是差別很大的。

比如寶潔和高露潔。寶潔的每一種產品都是獨立品牌。牙膏有佳潔士;洗浴用品有舒膚佳;洗髮水有海飛絲、嬏婷、飄柔; 洗衣液有汰漬、碧浪;美妝品有Olay,玉蘭油,SK-Ⅱ;剃鬚刀有吉列博朗等等。

而高露潔就簡單粗暴的多,牙膏叫高露潔,剃鬚刀也叫高露潔,洗滌劑也叫高露潔,最後用戶也徹底懵逼了,高露潔到底是做什麼的?現在結果也很明顯了,寶潔公司旗下的名牌越來越多,多品牌服務著全球50億人,很多單品牌的年銷售都達到了10億美元,而高露潔的銷售額則逐年下降。

騰訊走的是高露潔路線,而頭條走的是寶潔路線,寶潔是一定會贏的。

騰訊起名字一直很隨便

這是有歷史依據的。

騰訊公司最開始準備去工商登記時,想了四個備用名字:網訊、捷訊、飛訊、騰訊。

註冊過程中,發現其它的三個想用的名字都已經有人註冊了,於是才註冊這個最後的備用名騰訊。

也就是說,騰訊這個名字完全是備胎上位。隨便吧?

再比如,QQ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最開始以色列開發了一款聊天軟體ICQ,馬化騰覺得這軟體不錯,於是自己照著寫了一個,再把名字照搬過來,加個O,就成了自己的聊天軟體OICQ。

後來ICQ這家公司起訴騰訊侵權,馬化騰就抖了個機靈,去掉了OIC,改名為QQ。也就是說,QQ這個名字,也沒有思索太多,也是隨便取來的。

而QQ的消息提示聲,是怎麼來的呢?

馬化騰曾自述,那個「滴滴滴」的聲音,就是他身邊呼機的聲音,也很隨便吧?

而QQ軟體的圖標是怎麼來的呢?那是小馬哥在編程時,看到Linux系統裡面這個企鵝圖像不錯,就拿來直接用了,也很隨便啊。

騰訊這麼隨便的公司能成功簡直是沒天理,但世界上還真有人隨隨便便就成功了。

小馬哥,真牛!

後記:現在騰訊又一口氣做了10個小視頻,從名字來看,你覺得哪個有可能超越抖音呢?

恕我直言,一個也沒有。你能為騰訊的短視頻項目想一個名字嗎?要能秒殺抖音的那種。

………………………………………………………………………………………………

PS:剛剛公眾號收到了王思聰的評論,誰來幫我想想名字,採用了,我分50萬出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