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科學理論認爲,大約再過50億年,太陽隨着核心氫燃料耗盡,燃燒會逐漸轉移至外圍氫氣層,最終演化成紅巨星。

  到時,太陽將像一個被瘋狂鼓吹的氣球,體積膨脹到匪夷所思的龐大,吞噬水星、金星,甚至是我們的地球。

  《流浪地球》正是基於此,將這場超級災難提前50億年,描述了人類帶着地球一起大逃亡的故事。當然,這只是大劉在科幻中構建的一個美好願景。回望現實,50億年後,人類可能早已在宇宙新家園安身立命,但卻不太可能帶走地球。

  面對這場無法避免的毀滅性災難,地球會死得多難看呢?天文學家在410光年之外,窺見了地球的終極命運。

  在發佈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通過分析加那利大型望遠鏡的光譜數據,在距離地球約410光年的一顆白矮星周圍發現一個行星殘骸,爲我們揭示了未來地球可能的死相。

  白矮星是類似太陽的恆星在經歷紅巨星階段後坍縮而成的緻密內核。這項新研究所涉及的白矮星編號爲SDSSJ122859.93+104032.9,簡稱白矮星1228,在它周圍還環繞着一個物質盤。

  在研究白矮星1228的物質盤時,天文學家意外發現物質盤中存在一個會噴發氣體的天體,它每兩個小時就繞白矮星運轉一週。如此短促的公轉週期意味着該天體距離白矮星很近,不得不承受強大的引力作用。在這樣的引力環境中,一般的巖質天體都將被解體。天文學家推斷,這可能是行星殘留的金屬內核。

  另外,天文學家還發現白矮星1228的物質盤富含鈣、氧和鎂,而這些是構成行星巖質外層的主要成分。

  綜合以上兩條線索,一切似乎變得很清晰了。一顆行星被紅巨星吞噬,隨後在一系列引力擾動下被推向死亡恆星的緻密內核白矮星。在白矮星強大引力作用下,該行星的地殼和地幔被瓦解,形成環繞在白矮星周圍的物質盤,並殘留下一個金屬內核。這可能正是地球未來要面臨的悲劇。

  所以,人類啊,還是好好努力,帶着地球去流浪吧!

  《霍金沉思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