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淺淺

  最好的婚姻,首先是要選對人,人選對了,婚姻就幸福了一半。

  嫁人也是一門學問,想要挑對人,不妨看一看以下三點。

  看缺點而不是優點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有很經典的一幕,明蘭眼看就要嫁給賀弘文了,卻被曹家姑娘斜插一腳。

  在跟祖母聊天時,明蘭說出了這樣一段話:“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還是那最低處。”祖母不解:“最低處?”明蘭笑着迴應道:

  “是,品性的最低處,如果品性的最低處是無恥,那必須拋棄。而品性的最低處是軟弱,便可以考慮。假若最低處的那兒,可以忍得過去,便無妨了。”

  就像著名的木桶理論所說,一個木桶能夠盛多少水,不在於那片最長的木板,而是由最短的那片木板決定的,婚姻也是一個道理。

  找結婚對象,一定要看看他的最低處在哪,因爲進入婚姻之後,這個最低處雖然不能決定這段婚姻的幸福程度,卻能預言婚姻不幸福的底線在哪。

  在許多相親的飯局上,我們往往會因爲對方家境好、長相好、工作體面等等原因而產生好感,包括許多電視相親節目裏面也是,一個人的優點太容易爲之加分,但是優點是沒有邊界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然而看底線,看最低處,卻是可以的。

  金錢,顏值和才華是一個男人吸引女人的魅力,但是魅力只是加分項,一百個優點擋不住一個致命的缺點。

  父母介紹婚姻時,總是聽媒人說着各個男人的優點,卻忘記了結婚後的一地雞毛的瑣碎纔是最大的考驗。

  談戀愛是和對方的優點過日子,而結婚是和對方的缺點過日子。

  看家庭而不是工作

  現在的人相親,開口問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對方的工作,總覺得工作代表着能力和財力。

  然而工作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最先要考慮的,其實應當是對方的家庭,因爲那也將成爲你的家庭。

  簡· 奧斯汀在《理智與情感》中寫道:婚姻,只考慮家境是荒謬的,不考慮家境是愚蠢的。

  看一個人的家庭,不是看他家是否有錢有勢,而是看他家人的爲人處世、生活方式和家庭氛圍。

  家庭的不同,背後反映的是價值觀、消費觀、生活方式的差異,家境不同,雙方父母和親戚在眼界、爲人處世方面會有很大的差異,婚姻生活很難突破家庭環境的限制。

  即使出身一般,若父母仍勤懇工作、知足常樂,這樣的寒門可嫁,因爲踏實和樂觀讓人富足;但如果對方的父母唯利是圖,即便是豪門別別輕易進。

  有這樣一個故事:女生去見男方父母,飯桌上男孩父親爲母親夾菜剝蝦的那一刻,她決定嫁給男孩了,因爲他父母的恩愛,讓她看到了他們以後的甜蜜。

  常言道,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是兩個家的事。一個女人,不僅是嫁給一個男人,也是嫁給一個家庭,嫁給一種生活方式。

  如果他的父母開明講理,兄弟手足善解人意,那就嫁了吧。

  因爲父母兄弟的爲人折射着他的爲人,而父母的愛情則是你們未來的寫照。

  看人品而不是性格

  許多人找結婚對象都很看重性格,有的喜歡互補的,有的喜歡相似的。

  其實人的性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人因爲成長經歷的不同,在某些階段會遇到一些事一些人,性格也在隨之變化塑造。

  有的人曾經很內向靦腆,後來鍛鍊自己多多社交,於是性格變得開朗外向;而有的人天生活潑天真,但遭遇了一些事情後,慢慢變得沉穩低調。

  你沒有辦法去評判一個人的性格是好還是壞,可人品的好壞,卻是顯而易見的。

  白巖鬆曾說:“人品是最高的學位,德與才的統一纔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人品,蘊含着一個人的三觀,是一種思想,體現在他做的每一個決定裏。當你瞭解一個人的人品後,甚至可以預判他面對每件事情,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人品好的人,待人接物都會大方得體,他的好會體現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之中,待你日積月累慢慢挖掘,就像寶藏一樣,你們的婚姻也會和睦幸福;人品差的人,不管如何僞裝,終究會在生活瑣事中漸漸暴露,婚姻千瘡百孔,讓你越來越厭棄。

  同事對我講她的未婚夫,是她這輩子見過的人品最好的人。他爲人謙虛又上進,一舉一動都彬彬有禮;待人真誠,有許多關係很要好的朋友;和女性一起出去,從來都是照顧周到又保持距離;對待感情專一而自律,若有別的女人追他,他會禮貌拒絕,不給任何機會。

  有這樣人品的男性,一定會有所作爲。

  《禮記》有云:其德薄者其志輕。只有心懷他人,才能以德服衆,在事業上、生活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人品,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嫁人,一定要了解對方的人品。

  結婚前,先看對方的缺點,能忍則和,不能則散;再看對方的家庭,美滿即和,不睦則散;最後看對方的人品,尚佳便和,不佳便散。

  選對了人,婚姻便幸福了一半,看錯了人,也要及時止損。

  圖片來源於影視劇截圖

  “

  作者簡介:李淺淺,文章首發於公衆號:卡娃微卡(ID:kawa01),千萬女性都在看的家庭美學日刊。轉載請聯繫卡娃微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