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世界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僞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的活着,但沒有人可以阻擋天災人禍的到來,就算是醫生,科學家也不可以。在距離現在比較落後的德國前期,曾經有一位德國病理學家就遭遇了生離死別的大事。據悉,他的僅有幾歲的女兒在一次劃破手指的事故中因爲處理不當而不幸被細菌感染,得了我們現在所做的“破傷風”。那時候治療水平還沒有現在高,針對破傷風也沒有特效藥,而多數病人只有一個後果——痛苦的死去。

  所以,那會,眼看着這麼小的女兒受到病痛的折磨,手指頭都腫大了,細菌感染非常的厲害。全家人都束手無策,正準備接受這一個絕望的後果,但是這一位病理學家多馬克並沒有放棄,可能是因爲他本身就是研究病理學的,醫生的這種救死扶傷的精神促使他更應該救自己的女兒,因此即便當時所有人都不抱希望,他依舊着手研究可以挽救女兒的藥品。

  但是大家都知道病理學的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在反覆試驗之下還得被暫時真的能夠有用於人體纔可以,否則做了也是白做。而在當時這個病理學家針對女兒身上感染的細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在反覆的試驗中尋找解決的方案。沒想到的是還真的被這一個病理學家找到了能夠抑制細菌的方案,並研發出了一種新的藥品。

  當他把這種藥品用到小白鼠身上的時候,經過多輪的試驗,小白鼠都沒有出現任何問題,這個結果令他非常的振奮!不過,雖然小白鼠的生理結構和人的很相似,但是畢竟還是有區別的。所以也不能夠說小白鼠沒有問題了,那麼用在人的身上就肯定沒有問題。如果按照正規的病理學試驗來說的話,這種藥效還得通過放到動物身上在做長時間的觀察纔可以,但無奈,時間不等人。

  因爲當時這一個病理學家的女兒已經奄奄一息,儘快用藥的話,那麼到時候用了也是白用,所以他等不及了,做出了一個常人都不敢做的決定——直接把藥用到了自己的女兒身上。,這樣一種九死一生的做法,在當時看來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但是他就是要賭一把,如果賭贏了,女兒就可以獲得新生,如果失敗,他就要成爲罪人受千夫所指,成爲了加速女兒死亡的兇手。

  不過顯然這一個病理學家義無反顧,結果是幸運的。看着女兒的身體一天一天好轉,病理學家的心情是激動的,因爲這種藥用在人體身上確實可以。不過當時他並沒有把這一種藥馬上發行,畢竟個體的身體情況不一樣。自己女兒沒有問題,用在別人身上不一定就沒有問題。所以出於對職業守則的堅守,再加上對人類健康的重視,他決定再通過長時間的試驗,再確定沒有問題之後再推行上市。

  後來,這種藥被廣而用之,成爲了當時備受歡迎的一種特效藥。由於在當時針對破傷風的治療並沒有其他的方案,所以這個病理學家所研究出來的這一種新的產品獲得了廣泛的關注,甚至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尤其是一部分孩子,在當時而言意義重大。因爲多馬克對當時的醫學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所以還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獎。回過頭來,我們現在的醫療水平如此發達,針對破傷風的治療也很簡單有效,但是卻不曾想到前人曾是多麼艱辛的研發出相關的產品,甚至而爲此而賭上自己家人的性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