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是中國戲曲的一種,主要盛行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一帶,如其他地方的戲曲一樣,粵劇糅合了香港的生活文化及藝術,富有濃厚地方色彩。

當代粵劇演出 (資料圖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

資料圖片

音樂是粵劇的重要一環,主要包括了歌唱和樂器伴奏兩部份。歌唱在粵劇行內稱之為「唱腔」,而樂器伴奏則被稱作「拍和」。粵劇的音樂內容豐富,編劇往往根據劇情需要而採用,並大致分為板腔、曲牌、說唱及敲擊四大類。

資料圖片

至於唱、做、唸、打則是是粵劇的四種基本演繹方式。唱,即唱腔;做,即透過身體動作的演出,表達感情;唸,即說白;打,即武打。粵劇透過演員以唱、做、唸、打四種基本方式演繹,配合音樂、服裝、道具及舞臺場景演出,是一種文娛及祭祀酬神的表演項目。

粵劇的題材,多取材自民間傳奇、歷史或神話故事等,著名劇目有《帝女花》、《鳳閣恩仇未了情》及《梁山伯與祝英臺》等。

西九戲曲中心 (資料圖片)

粵劇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香港多個文娛中心及表演場館,包括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高山劇場及新翼 、油麻地戲院及新光戲院大劇場等都有定期的粵劇演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