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制度設計,就是要簡簡單單,解決問題!一句話:把煩瑣累贅一刀砍掉,讓事情保持簡單!

什麼是制度設計?最簡單的例子——「二人分餅」。

有兩個路人,一路跋山涉水,帶的乾糧都吃完了,只剩下一張餅。當飢腸轆轆的兩個人面對一張餅時,怎麼分,才最公平?

很多人會想,這還不簡單,找個公證人唄。於是,兩個路人找到一戶裁縫家,請他來分餅。可臨到裁縫準備分餅時,路人又猶豫了,萬一裁縫分得不公平怎麼辦?

於是他們請來隔壁的鐵匠來監督裁縫;可鐵匠到來後,路人又猶豫了,萬一鐵匠也不公平怎麼辦?於是他們又請來隔壁的隔壁的木匠來監督鐵匠;

可木匠到來後,裁縫手上的刀無論怎麼比劃,兩個路人和鐵匠、木匠都大呼小叫,認為沒有切公平;於是,他們又去請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篾匠……

大家覺得好笑嗎?可現實當中,這樣的黑色幽默每天都在發生。

許多企業一談到加強管理,就是這樣不斷地加人加崗,以求達到加強監管的目的,先找個監督人,再找個監督人的監督人,再找個監督人的監督人的監督人……可事實證明,這是一條死胡同,

因為到最後,還得要回答:誰來監察監察部?誰來督導督導室?誰來審計審計處?

正如大明王朝,為了監督百官設立了錦衣衛,為了監督錦衣衛設立了東廠,為了監督東廠設立了西廠,為了監督西廠設立了內廠,可誰來監督內廠?結果,專司監察的廠衛制度,恰恰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民營企業相對於國有企業,確實在監管上具有天然的優勢,因為老闆就是最後的監督人。

可問題是:當老闆成為最後的監督人,成為整個監督鏈條上的最後一環時,他也就不得不切實承擔起終極責任,只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回到「二人分餅」的故事中。最後眾人鬧到縣官那裡,縣官聽了,哈哈大笑,說:「這還不簡單,你先切,我先拿,天下太平。」

在這種簡單規則中,切餅的人,如果自作聰明,把餅分得一半大一半小,當他發現留給自己的是小的那一塊,只能自個兒扇自個兒的嘴巴子;

挑餅的人,如果發現他那半拉夾的是蘿蔔乾,另外的半拉里有鮑魚海參,心裡恨得直咬牙,嘴上還自吹是我讓你一馬。

越是真理性的東西,越樸實簡單、歸於平淡。當我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一個公式就足矣。14世紀,經院哲學家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奧卡姆剃刀法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一句話:把煩瑣累贅一刀砍掉,讓事情保持簡單!

藉助當事人的利益追求和利益博弈,將其合力的方嚮導向預定目標。借風使船,順水推舟,從而自動自發地實現組織的政策意圖和管理目標。

給員工們留下自由發揮的空間,依靠員工的自覺自愿,自己激勵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動協助他人,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去實現組織目標。

人不管、制度管,自己管、管自己,管得少、管得好。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應當是一個優秀的「遊戲規則制定者」。沒有必要事必躬親,事事親力親為;只需制定好遊戲規則,讓別人去玩,而玩的結果正是他想要的。

這就是制度設計,簡簡單單,解決問題。

更多制度設計精彩內容及問題交流歡迎加入制度設計交流群,關注公眾號:daishiyj,回復「入群」,即可加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