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博鰲時間。3月26日至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下稱“博鰲論壇”)將在南海邊的椰風雲影間召開。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挫折、世界經濟面臨風險之際,全球政商學界代表將齊聚於此,商討共同的命運與未來,促進共同行動,謀求共同發展。開放、創新、多邊合作,成爲今年年會的關鍵詞。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3月24日在北京開幕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年會(下稱“發展高層論壇”)上,政商學界同樣聚焦開放,認爲中國的擴大開放勢在必行,也有一系列開放的信號和舉措得以釋放。

全國兩會結束不久,在中國召開的兩次重量級論壇上,開放成爲共同的主題,並不偶然。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就在一年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博鰲論壇開幕式上鄭重宣示。一年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優化佈局,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

“世界因共同而美好”,今年博鰲論壇的宣傳片反覆播放着這句話。博鰲論壇祕書長李保東表示,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多邊主義、對話合作是大多數國家的願望,開放、創新是世界經濟和全球化持續前行的不二選擇。

開放是世界經濟和全球化持續前行的不二選擇

近年來,逆全球化浪潮、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風潮此起彼伏,脫歐“鬧劇”至今尚未落幕,美國與貿易伙伴的貿易談判曠日持久,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道阻且長。

受到這些因素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和經合組織(OECD)不約而同下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展望。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對於開放型經濟的需求可謂越發迫切。

博鰲論壇具體議題設置五大板塊,其中就包括開放型世界經濟,多邊主義、區域合作、全球治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熱點前沿等。

李保東曾對媒體介紹,在開放型世界經濟板塊,年會將突出“開放”這一關鍵詞,下設世界經濟展望、服務業開放、WTO改革、跨境電商、自貿區與自由港等議題。在多邊主義、區域合作與全球治理板塊,年會將突出“多邊合作”這一關鍵詞,下設全球治理、“一帶一路”、島嶼經濟、亞洲區域合作組織對話等議題。兩者可謂相輔相成。

而對於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需求無疑也是全球政商學界的共識,並可以從他們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表態以及對中國爲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所做努力的評價中“管中窺豹”。

習近平在2018博鰲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宣佈了放寬外資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等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大措施。

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史蒂芬?格羅夫在2018博鰲論壇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習主席演講中傳遞的繼續深化開放和改革的信息對於全球發展、全球合作都是很重要的。

2018年IMF與WB春季年會上,IMF副總裁張濤也強調,全球未來面臨三大任務:遠離和消除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防範財政和金融風險;增強經濟增長包容性。

他稱,IMF敦促所有國家繼續支持國際多邊貿易體系,通過對話與合作,與貿易伙伴國建立建設性的夥伴關係來解決分歧,並應在促進全球貿易中扮演建設性角色,解決好各自國內尚存的影響貿易和跨境投資的問題,並採取共同行動,鼓勵市場主體的公平競爭,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

張濤還指出,貿易保護主義沒有贏家,最大的輸家則是全球經濟。“根據IMF估算,假設全球進口關稅和非關稅在未來3年上漲10%,則從第5年開始,全球GDP和全球消費水平每一年就會下降相當於全球GDP的1.5%。”

“在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情緒擡頭之際,全球貿易投資發展需要更高的透明度和更平等的機會,以增強投資者信心。”博鰲論壇與會嘉賓之一、挪威中國商會董事會主席拉爾斯?貝格?安德森稱。他表示,近期中國通過的《外商投資法》已經明確地傳遞出這一信號。

蘋果公司CEO庫克上週末在發展高層論壇上發言時表示,當今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氣候變化正威脅着地球生態,貧困和不平等因素阻礙着公民和國家發揮潛力。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機遇,我們可以擁有健康的地球和繁榮的經濟。

“夥伴關係是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力量”。庫克稱,衆所周知,夥伴關係的關鍵要素是開放和互信,只有這樣才能合作,進而產生新的思想以及新的解決方案。

“我們看到中國不斷地變化和發展,我們也感謝中國打開了大門,讓我們成爲這個社區的一分子”。庫克認爲中國需要繼續開放,因爲開放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對中國發揮全部的潛力很重要,對於推動全球整體經濟的繁榮也是至關重要的。

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在第一次參加博鰲論壇的北京大學教授王逸舟看來,博鰲論壇的主題設置具有“全球性思維的味道”。

在一年前的南海之濱,習近平向世界宣佈,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一年以來,中國進一步拓展開放領域、爲世界經濟持續注入新動能——關稅總水平由9.8%降至7.5%;新設外資企業增長近70%;貨物貿易總額超30萬億元,服務貿易增長11.5%;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升至76.2%,等等。

一年以來,寶馬、特斯拉、三星芯片廠等紛紛落戶中國;新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和外商投資法陸續出臺;新設的海南自貿區與上海、天津、廣東等自貿區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中國迄今已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8次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APEC會議、二十國集團(G20)峯會——一場場大國外交彰顯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更爲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更多信心。

去年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立陶宛總統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表示,進口博覽會召開,說明中國正在進一步開放市場。在全球貿易緊張的形勢下,這點尤其重要。

26日開幕的博鰲論壇在對外開放領域將有哪些看點?李保東介紹,博鰲論壇要爲參會各方搭建開放包容的討論平臺,也要爲凝聚全球治理共識向世界傳遞明確的信息。在“共同命運、共同行動、共同發展”的主題下,2019年年會設置了50場左右的正式討論,包括開幕大會、分論壇、CEO對話、圓桌會議等。

科技創新離不開開放的心態

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科技成爲全球開放型經濟獲得更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

“科技創新”也是博鰲論壇的關鍵詞之一。

論壇日程顯示,創新驅動板塊突出“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詞,下設可持續發展、5G與物聯網、“AI+”時代、大數據、分享經濟、海洋經濟、IT圓桌等議題。其中,“AI+”分論壇將討論人工智能在哪些行業和領域已有較明確的應用場景,哪些行業領域將成爲下一個人工智能風口,以及AI+對就業產生的影響。

京東數字科技CEO陳生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一直以來,科技界、互聯網界都在探索如何利用科技創新去助力實體經濟,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包括“互聯網+”、“智能+”、“工業互聯網”、“數字科技”等理念,在不同行業應用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管什麼技術、什麼理念,只要能夠提升經濟長期增長動力,最終都會被市場認可。

“今天我們無論談科技創新,還是實體經濟增長,都離不開開放的心態。沒有開放的心態,全球最新的知識無法分享,前沿的科技無法深入實體產業,新舊動能的轉換也無法實現。中國的數字科技企業會積極走出國門,同樣也歡迎全球化企業能夠到中國,與中國企業共建一個開放的數字經濟。”陳生強說。

在剛剛結束的發展高層論壇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過去20年,中國被電腦、互聯網、智能手機不斷地在改變。但是當今天我們再回望過去發展路程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中國從某種意義上說,正在改變世界科技的走向。

寶馬集團董事長魯格指出,在中國,市場消費者樂於擁抱數字世界,互聯網正在成爲習慣,應運而生的人工智能需要大量數據,制定標準的人將塑造未來的經濟,中國在這一領域也處於領先位置。

相关文章